[发明专利]胫骨截骨定位系统及截骨板固定平台与踝穴工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70232.2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郑诚功;曲铁兵;李扬汉;王爱斌;丁玉宝;米宽;侯丽丽;赵军;宋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冯志云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德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胫骨 定位 系统 截骨板 固定 平台 工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截骨的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胫骨截骨定位系统及用于该胫骨截骨定位系统的截骨板固定平台与踝穴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的胫骨截骨器械主要是胫骨截骨定位系统,其包括设置于上方的用于固定胫骨以进行截骨的截骨板固定平台,和设置于下方的用于固定踝关节的踝穴工作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截骨板固定平台的截骨板与踝穴工作平台的抱踝器工作平面之间需保持一固定后倾角度。
现有技术中,使用传统的机械力线杆来确定下肢力线,多次反复使用机械力线杆,向后拉动抱踝器端后倾力线杆来确定后倾角度。
由于机械结构的力线杆比较笨重,使用复杂,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经常凭经验来确定后倾角,定位力线过程中,临床医师需要浪费很大精力寻找力线,这样不但造成了人力的浪费,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加重了医生的工作负担,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而且后倾截骨过程中误差较大,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功能锻炼会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现有技术利用机械力线杆来确定上述截骨板固定平台的截骨板与踝穴工作平台的抱踝器工作平面的后倾角度具有误差大、操作复杂及效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踝穴工作平台和一种截骨板固定平台,以共同解决现有技术利用力线杆来确定截骨板与踝穴工作平台间的后倾角度误差大、操作复杂及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踝穴工作平台和本发明截骨板固定平台的胫骨截骨定位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截骨板固定平台,用于胫骨截骨定位系统,该截骨板固定平台包括:截骨工作平台;截骨板,与所述截骨工作平台呈一可调角度;以及激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截骨工作平台的下表面,该激光装置为激光发射器或者激光测距仪。
一种踝穴工作平台,用于胫骨截骨固定平台,所述踝穴工作平台包括:抱踝器;水平滑杆,沿所述抱踝器中心线延伸;固定架,可滑动的套设于所述水平滑杆上方,所述固定架的底板与所述抱踝器的工作平面平行;分光棱镜,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方,用于将从其顶面射入的激光装置发射的激光分光为从底面射出的直射光与从侧面射出的与所述直射光垂直的反射光:第一光电感应器,设置于所述底板,以接收并响应所述直射光;第二光电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棱镜的侧面,以接收并响应所述反射光。
本发明的胫骨截骨定位系统,具有本发明的截骨板固定平台与本发明的踝穴工作平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胫骨截骨定位系统及其踝穴工作平台与截骨板固定平台,使用激光准直的原理和分光棱镜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机械结构,代替机械力线,并确定截骨板与抱踝器工作平面之间的后倾角度,提高了对准精度,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医生和患者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踝穴工作平台的示意图。
图2为瞄准靶的示意图。
图3为分光棱镜示意图。
图4为楔形的标准后倾块的示意图。
图5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截骨板固定平台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胫骨截骨定位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胫骨截骨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胫骨截骨定位系统具有本发明实施例的截骨板固定平台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踝穴工作平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截骨板固定平台,需与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截骨板固定平台相配合,共同达到胫骨截骨定位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激光准直的原理,来进行胫骨截骨的定位,首先通过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组成的光电系统,来保证截骨板固定平台2中的截骨工作平台23与踝穴工作平台中1的抱踝器工作平面110的平行,然后再保证截骨板25与截骨工作平台23之间保持适当的后倾角度。
上述光电系统,其激光的发射端设置在截骨板固定平台2,而激光的接收端设置在踝穴工作平台1。当然,发射端和接收端也可以互换。
下面,首先介绍激光接收端,也即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踝穴工作平台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0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