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964.X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孔德金;邹薇;李经球;郭宏利;李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5/08 | 分类号: | C07C15/08;C07C15/04;C07C6/12;B01J29/8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苯 芳烃 烷基 转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八芳烃中的对二甲苯是石化工业主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在化纤、合成树脂、农药、医药等众多化工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为了增产二甲苯,利用甲苯歧化或甲苯与碳九及其以上重芳烃(C9+A)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生成苯和碳八芳烃(C8A),是增产对二甲苯的有效途径。
随着上游重整料的日益趋重,重质芳烃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碳九芳烃(C9A)已有较成熟的利用技术,通过与甲苯的烷基转移反应增产二甲苯。而碳十及其以上重芳烃(C10+A)目前还只能部分被利用,其中的稠环化合物易加剧催化剂的积炭失活,因此,传统的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中对反应原料中的C10+A都有严格的限制。为改善催化剂的稳定性能,可在分子筛催化剂上引入加氢金属组分。但另一方面,由于金属具有较强加氢性能,可促进芳烃的加氢饱和及裂解副反应,生产非芳烃及轻组分,从而降低了二甲苯收率。
US20080221375公开了一种含铼金属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经过还原、硫化处理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并能有效抑制了脱甲基副反应。US005763720A公开了一种含铂金属的烷基转移催化剂,该催化剂经过水蒸汽或硫处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较低的加氢副反应,但重芳烃转化率偏低。
专利CN 99113580使用镍和铋改性Beta沸石为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为甲苯/C9A/C10A=50/45/5的混合物为原料,总转化率为46.93%(重量),苯和二甲苯选择性为87.85%(摩尔),并没有公开原料中C10+A的转化情况。
上述文献中,在处理含有较高含量C9+A原料时,存在重芳烃转化率低、二甲苯选择性偏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重芳烃转化率低,二甲苯选择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该方法用于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具有重芳烃转化率高,二甲苯选择性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甲苯与重芳烃歧化和烷基转移的方法,以甲苯和C9+A为原料,其中甲苯与C9+A的重量比例为100∶0~20∶80,在温度为200~500℃,压力为1.5~4.0MPa,重时空速为1.0~5.0h-1,氢烃分子比为2.0~5.0条件下,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苯、二甲苯流出物,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
a)20~80%的选自ZSM-5或β沸石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及负载于其上的
b)0.01~0.3%的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c)0.01~0.6%的选自锡、铅或锗中的至少一种;
d)0.1~1%的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e)10~40%的粘结剂Al2O3。
上述技术方案中,分子筛优选方案为ZSM-5和β沸石的混合物,ZSM-5与β沸石的重量比优选范围为9∶1~1∶9,更优选范围为6∶4~2∶8。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铂或钯元素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优选范围为0.01~0.2%。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锡、锗、铅中的至少一种的用量优选范围为0.01~0.5%。碱土金属优选方案选自锶,稀土金属优选方案选自镧或铈。温度优选范围为300~480℃,压力优选范围为2.0~4.0MPa,重量空速优选范围为1.5~4.0h-1。
本发明方法中采用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所需量的选自铂或钯的化合物溶解于水溶液中,得溶液I;
b)将所需量的选自锡、铅、锗中至少一种的金属盐溶解于一种络合物溶液,得溶液II;
c)将所需量的选自碱土金属或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配成溶液III;
d)用等体积浸渍法、离子交换法或物理混捏法将所述溶液负载到分子筛表面;
e)在300~600℃的温度下焙烧2~8小时,得到所需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9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依据庞加莱反射系数圆确定匹配网络的方法
- 下一篇:光扫描装置和成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