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焦炉机焦侧炉头同步切除揭顶维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9822.3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山;任强;徐剑峰;汪强;张晓宁;夏鹏飞;汪高强;肖和森;吴义嵩;朱刚;宋前顺;蒋玄;崔少华;王水明;刘华;李强;朱韵;甘晓平;付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9/02 | 分类号: | C10B29/02;C10B29/06;C10B29/00;E04G23/0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焦炉 机焦侧炉头 同步 切除 维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属于炼焦炉,尤其涉及焦炉的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焦炉本体的主要部位是用硅质等耐火材料砌成,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承受着高温、机械力及物理、化学反应等作用,炉体逐渐老化,燃烧室隔墙砖损坏,炭化室墙面出现通洞,机、焦侧墙面砖碎裂、剥蚀;机焦侧炉头部位的严重窜漏,炉头温度偏低,推焦的阻力普遍增大,易损坏炉体和推焦设备。直接影响到焦炉长周期的稳定生产、节能降耗。
当炭化室墙面出现通洞时,通常采用挖补,具体步骤如下:
1、将受损炉号相邻的两个炭化室设置为缓冲炉号,停止出焦;
2、将受损炉号焦炭推出,保持空炉;
3、在受损炭化室内破损区域与完好区域之间挂石棉隔热帘子,并在隔热帘与炭化室口头之间墙面贴石棉板隔热;
4、等待破损区域温度降至人能勉强进入,人工穿戴隔热防护服强行进入炭化室破损区域进行挖补修复。多人轮换进行砌筑,每人每次进入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
5、炭化室破损区域修复完毕,逐渐升温,温度达到1250℃左右开始装煤;
6、受损炭化室装煤后4小时安排缓冲炉号出焦,之后2至3个循环内安排影响的炉号顺笺,恢复正常生产。
当炭化室墙面出现严重剥蚀、碎裂时,通常采用抹补、喷补,具体步骤如下:
1、将受损炉号相邻的两个炭化室设置为缓冲炉号,停止出焦;
2、将受损炉号焦炭推出,保持空炉;
3、利用喷补机将泥料修复在炉墙损坏部位;
4、炭化室破损区域修复完毕,逐渐升温,温度达到1250℃左右开始装煤;
5、受损炭化室装煤后4小时安排缓冲炉号出焦,之后2至3个循环内安排影响的炉号顺笺,恢复正常生产。
其缺陷是:一是只能修理小范围炉头局部炭化室硅砖损伤或破损,不能彻底解决炭化室大面积破损修复的难题,不能解决燃烧室隔墙窜漏问题;二是不能彻底解决墙面损坏严重的焦炉根本问题,只能在短期内修复炉墙,使焦炉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后,墙面会再次出现损坏;三是修理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现有技术处理的墙面不平整,容易结石墨,增大推焦阻力,损坏炉体和推焦设备;四是炉体使用寿命短,修炉频繁,耗用材料多,修炉费用高,耗用时间长,严重影响炼焦生产;五是操作环境恶劣,修理区域温度高,容易发生高温灼伤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型焦炉机焦侧炉头切除揭顶维修方法,对燃烧室两侧边火道同步切除维修,彻底解决炭化室炉头墙面损坏严重、燃烧室隔墙窜漏难题,修复后热稳定性好,坚固耐用,延长焦炉使用寿命,有利于焦炉生产,节能降耗,改善高温修炉环境,安全施工。
大型焦炉机焦侧炉头同步切除揭顶维修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修理区域降温
1.1、炉柱加固:机侧和焦侧分别用钢结构件连接修理炉号、焖炉号、缓冲炉号炉柱,连成一体,斜道正面采用弹簧装置进行支撑,并对炉钩、炉门框保护板进行加固;
1.2、焖炉号、缓冲炉号设置,修理号的推空:修理号相邻的两边炭化室设为焖炉号,与焖炉号相邻的炭化室设为第一缓冲号,与第一缓冲炉号相邻的炭化室设为第二缓冲号。焖炉号即修理的炭化室从焦炭推空至修理结束开始装煤期间焖炉号不能生产,缓冲炉号即该炭化室比正常生产计划炉号结焦时间延长;
1.3、砌筑挡墙、拆除上升管:在修理号两侧的装煤口下石棉隔热帘子、砌筑挡墙,并对挡墙打支撑、炭化室底部铺断热砖、炭化室墙面贴保温板。将与修理号连接的翻板关闭,开始拆除上升管,用连接有低压氨水管道的盖板盖住承插口;
1.4、修理号及相关炉号倒用焦炉煤气加热和降温:倒用焦炉煤气补充加热,以对焖炉号长时间不能出焦以及修理号不修理的火道进行保温;
修理号待修理的火道连续降温5至7天,温度由1300-降至100℃以下;
1.5、每天对修理号、焖炉号、缓冲炉号机焦侧铁件进行测量与调节。
2、拆炉揭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9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OI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浮动车系统配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