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汽车前照灯以及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943.6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李萌萌;霍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伟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7/08;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汽车 前照灯 以及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领域,具体涉及LED汽车前照灯以及一种LED汽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背景
大功率LED作为照明光源具有体积小、耗电少、发热少、响应速度快、安全电压低、耐候性好、方向性好等优点,因此大功率LED成为汽车照明领域的理想光源。
目前,LED作为汽车辅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指示灯、转向灯、刹车灯、雾灯、尾灯等很多地方LED都替代了其他形式的光源。但是,LED作为汽车前照灯还很不成熟,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LED汽车前照灯的结构复杂,使得其维修和更换变得困难。
另外LED的配光曲线和卤素灯以及氙灯的配光曲线有很大差异,因此LED作为汽车前照灯需要专门的光路设计,而不是简单套用现有卤素灯以及氙灯的照明光路。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LED汽车前照灯以及一种汽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LED汽车前照灯,包括反光壳体,所述反光壳体的反光面为椭球面或椭球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反光面的焦点附近设置有LED发光模组,所述LED发光模组设置在散热基板上。
优选的,所述LED发光模组为面光源。
优选的,所述反光面上设置有漫反射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热基板上设置有散热片或散热柱结构。
优选的,所述LED发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设置有遮光板。
优选的,所述LED发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设置有透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LED汽车前照灯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种LED发光模组,将所述LED发光模组设置在散热基板上;
提供一种反光壳体,将所述反光壳体的反光面制作成椭球面或椭球面的一部分,将所述LED发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反光面的焦点附近。
优选的,将LED发光模组制作成面光源。
优选的,在所述LED发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设置遮光板。
优选的,在所述LED发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上设置透镜。
本发明的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采用模块化结构使得本LED汽车前照灯的安装和和维修变得简单。本发明的LED汽车前照灯只包括LED发光模组、反光壳体和散热基板三个主体结构,哪一个部分损坏都只需进行单独更换。
将反光壳体的反光面制作成椭球面,然后将LED芯片阵列设置在椭球面的焦点附近。该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实现很好的配光效果,远光照射下,50W的输入功率,在25米远处可以达到300lx左右的最大照度。因为,对于近似朗伯体的LED面光源,椭球面具有很好的聚光效果,这一结论是通过大量的理论模拟以及实验对比得到的。
本发明经过配光检测,检测结果已经满足“汽车用LED前照灯”国家标准(送审稿)对远光灯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LED汽车前照灯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LED发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另一种LED发光模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遮光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另一种遮光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LED汽车前照灯,截面示意图参考图1,包括反光壳体10,所述反光壳体10的反光面101为椭球面或椭球面的一部分,在所述反光面101的焦点附近设置有LED发光模组11,所述LED发光模组11设置在散热基板12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ED发光模组11是面光源,其配光曲线近似于朗伯体的配光曲线。图2示意了一种LED发光模组,在矩阵行中周期性地排列着绿色21、红色22、蓝色23LED芯片,在此种排列方式下,相同颜色LED芯片之间很容易实现串联或并联。图3示意了另一种LED发光模组,在奇数行和偶数行中分别周期性地排列着绿色21、红色22、蓝色23LED芯片,其特点在于,奇数行与偶数行之间有一颗芯片的位移;在此种排列方式有助于出光颜色的均匀性。当然,所述LED发光模组也可以是由蓝色LED芯片阵列加荧光粉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ED汽车前照灯的反光壳体10的反光面101是标准的椭球面,如图1所示,所述内侧面也可以是由很多微小平面组成的椭球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的常规简单的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伟,未经郑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幻灯片过渡期间显示过渡图像
- 下一篇:多媒体门面广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