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6696.6 | 申请日: | 201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5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东岷;李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Q60/38 | 分类号: | G01Q60/3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斜 超大 afm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探针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原子力显微镜的核心构件——倾斜式AFM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纳机械传感器领域。
背景技术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原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观察物体表面微观形貌的新型实验技术。它有一根纳米级的探针(以下简称AFM探针),被固定在可灵敏操控的微米级弹性悬臂上。当探针很靠近样品时,其顶端的原子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作用力会使悬臂弯曲,偏离原来的位置,根据扫描样品时探针的偏离量或振动频率重建三维图像,就能间接获得样品表面的形貌或原子成分。原子力显微技术已成为人们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AFM探针是原子力显微镜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和性能对原子力显微镜仪器的性能、测量分辨率和图像质量有极大的影响。1989年,斯坦福大学的T.Albrecht等人采用键合法制作悬臂粱探针,但该探针存在温度变化时会引起热失配,固有频率难以提高,针尖不理想等问题。同年晚些时间,德国IBM的O.Woler等研制成功单晶硅材料的AFM探针,然而由于工艺中没有自停止腐蚀,悬臂梁的厚度不易控制且未实现梁和针尖的同时成型。1991年瑞士的J.B rugger等人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实现AFM探针的一次成型工艺,探针高度可达15-20微米,高宽比可达10:1,然而该工艺仍未解决停止腐蚀的问题。1996年丹麦的Anja Boisen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制作了一种坚固耐用且高宽比很高的“火箭尖型”探针,该探针因具有高的高宽比而成为当前AFM探针制作工艺的主流技术,但该探针悬臂梁背面比较粗糙且有一定翘曲。2004年李欣昕等人在SOI片上实现了AFM探针的湿法腐蚀一次成型工艺,但该工艺制作的AFM探针的高宽比<2。2006年刘芳等人进行了满足自锐效应的AFM探针制作工艺的研究,但该工艺会出现同一探针存在多针尖的可能,成品率低。2007年英国的D.P. Burt等人提出了可实现完全自锐的AFM探针制作工艺,但其工艺没有腐蚀自停止工艺且探针的高宽比比较低。
综上所述,目前主流的AFM探针都是基于单晶硅材料通过湿法或干法腐蚀而成。湿法腐蚀针尖的高宽比有限;干法刻蚀一次成型的AFM探针虽然具有大的高宽比,但仍不能突破当前工艺对高宽比的限制。而基于SOI衬底的针尖的高度受限于顶层硅的高度,一般均小于15微米,且成本较高。
为满足用户对超大高宽比的需求,突破当前刻蚀工艺对超大高宽比AFM探针制备的限制,俄国结晶及技术有限公司提出采用蒸汽-液体-固体(VSL)机制在悬臂梁上生长晶须作为探针针尖的方法,该制作方法是在顶层硅为(111)型的SOI基片上制作出的垂直式AFM探针,然而该探针不适合近场扫描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碳纳米管制备AFM探针屡有报道,碳纳米管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非常小的直径(1nm-10nm),因而被认为是AFM针尖得良好材料,但由于单根碳纳米管可控制备困难,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硅针尖顶端组装或焊接碳纳米管,产率低且性能不可控。目前还在探索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倾斜式AFM探针及其制作方法,为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研制开辟了一条新路。突破了当前刻蚀工艺对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制备的限制,克服了当前制作工艺产率低且性能不可控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可控制备,提高了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的制备成品率。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包括倾斜式针尖、悬臂梁及主体支撑结构,所述倾斜式针尖设于悬臂梁顶端斜面上,所述悬臂梁与主体支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悬臂梁由(100)型SOI硅片的顶层硅形成,所述悬臂梁顶端斜面为(111)晶面,并且,所述探针的高宽比为1-50。
如上所述的倾斜式超大高宽比AFM探针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
采用顶层硅厚度等于AFM探针悬臂梁厚度的(100)型SOI硅片为制备原料;首先在SOI硅片的顶层硅上应用湿法刻蚀工艺形成AFM探针的悬臂梁;之后在位于悬臂梁顶端斜面上对应AFM探针针尖的位置制备催化剂颗粒,所述悬臂梁顶端斜面为(111)晶面;然后在光刻胶掩模的保护下,应用干法刻蚀工艺对SOI硅片的底层硅进行深硅刻蚀,直至完全露出SOI硅片的二氧化硅埋层,形成AFM探针的主体支撑结构部分;最后应用硅纳米线生长工艺及锐化工艺形成AFM探针的针尖,即可得到目标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6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连轧机组无纠偏开卷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光纤束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