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平板电视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3780.2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肖鹏;丰爱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6 | 分类号: | F16M11/06;F16M11/16;F16M11/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平板电视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平板电视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板电视支架都具有一个臃肿的底座,从而不宜携带;当需要移动运输平板电视时,支架往往就会成为累赘,造成许多不便。另一方面,遇到一些小型会议或者展会,需要借助平板电视进行展示时,对于平板电视的放置与固定往往也因没有可快捷展开的支架而成为头痛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巧,使用方便,适宜携带的便携式平板电视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平板电视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面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藉由一支撑板旋转机构安装在主面板的背面,并可相对主面板转动叉开,与主面板一同呈“人”字形支立。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板旋转机构包括作为枢轴的双头螺杆、固定在主面板背面的第一、第二枢轴座、相配合的第一、第二阻力垫片及若干弹簧垫片;所述双头螺杆与支撑板固定,其两端分别穿过第一、第二枢轴座;其中穿过第一枢轴座的一端由内向外顺序套设有第一阻力垫片、第二阻力垫片和若干弹簧垫片,再藉由第一螺母锁紧在第一枢轴座上;而穿过第二枢轴座的一端藉由第二螺母锁紧在第二枢轴座上;所述第一阻力垫片固定在第一枢轴座上,其与第二阻力垫片相对的端面上开有倾斜容纳槽,而第二阻力垫片固定在双头螺杆上,可随双头螺杆一同旋转,其端面上设有与倾斜容纳槽配合的斜凸块。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主面板背面一体成型有轴套,所述双头螺杆穿过轴套上的孔,并与该孔非旋转匹配。
更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轴套与第一枢轴座之间的双头螺杆上还套设有限位垫片,所述限位垫片上设凹口,而第一枢轴座上设有抵入凹口内限制限位垫片旋转的凸块。
更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轴套与第二枢轴座之间的双头螺杆上也套设有若干弹簧垫片。
更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枢轴座和第二螺母之间的双头螺杆上也套设有若干弹簧垫片。
更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螺母和该侧的弹簧垫片之间还夹有若干摩擦垫片,同时所述第一枢轴座和第一阻力垫片之间的双头螺杆上也夹有若干摩擦垫片。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籍由提手旋转机构安装在主面板上。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提手为U型提手,该U型提手上成型有相对的第一、第二提手转轴;所述提手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第二提手转轴支撑座,第一提手阻力垫片和若干弹簧垫片;所述第一提手转轴支撑座上成型有与第一提手阻力垫片配合的第二提手阻力垫片,所述第一提手转轴的前部为螺杆,其顺序穿过第一提手转轴支撑座、第一提手阻力垫片和若干弹簧垫片,再藉由螺母锁紧,所述第二提手阻力垫片与第一提手阻力垫片相对的端面上开有倾斜容纳槽,而第一提手阻力垫片的端面上设有与倾斜容纳槽配合的斜凸块;所述第二提手转轴则穿过第二提手转轴支撑座,并也藉由螺母锁紧。
更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所述主面板由前部的主面板铁板和后部的主面板衬板通过螺钉固定而成,所述支撑板旋转机构和提手旋转机构均安装在主面板衬板上,并且所述主面板衬板上还分别固定有用于保护支撑板旋转机构的第一保护盖,及用于保护提手旋转机构的第二保护盖。
本发明中涉及的 阻力垫片为已有技术,所述阻力垫片通常为两个一对,并与弹簧垫片配合使用,其中一个阻力垫片上具体设置若干呈中心对称的倾斜容纳槽,而另一个阻力垫片上则相应设置斜凸块。以本发明中设于支撑板旋转机构上的第一阻力垫片和第二阻力垫片为例,支撑板与主面板合拢时(也即初始状态),第二阻力垫片上的斜凸块抵入第一阻力垫片上的倾斜容纳槽内,当用户转动支撑板,使得第二阻力垫片在双头螺杆的带动下倾转时,斜凸块从倾斜容纳槽内滑出,并且由于弹簧垫片的弹力作用,增大了斜凸块滑出的阻力,故而增强了双头螺杆的启动力矩和旋转力矩。而当支架使用完毕,合拢支撑板时,待双头螺杆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在弹簧垫片的弹力作用下第二阻力垫片上的斜凸块恰可沿倾斜容纳槽的斜壁自动滑入,从而实现支撑板与主面板的自动吸合。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平板电视通过螺钉固定在主面板上。用户只需展开支撑板,便可以实现支架的支立。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