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1575.2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徐久宏;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15/02 | 分类号: | B43K1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芯笔 密封圈 装配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的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中芯笔密封圈的自动化装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芯笔的笔盖上,通常都设置有笔夹和固定笔头位置且防止墨水从笔头中挥发出的密封圈,如图1a及1b所示,为改进前传统的密封圈的结构,图2a及2b为现在广泛应用的改进后的密封圈的结构。
而现有的将笔夹和密封圈装配于笔盖上的自动化装配机中,在装配密封圈时,由直线送料器将密封圈送至承料座上,然后由吸嘴将承料座上的密封圈一个接一个地送至下一工站的承料座上,准备密封圈的装配。然而,由于直线送料器送至承料座上的密封圈是一个紧挨着一个,甚至出现一个部分叠放在另一个的上面,尤其对于如图2所示的密封圈来说,由于其底层较薄,更容易出现在承料座上相互叠压的现象,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吸嘴无法正常吸取被叠压的密封圈,进而导致装配的效率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新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及方法,以提高中芯笔盖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包括传送密封圈的送料装置和吸取密封圈的吸嘴,所述吸嘴与气源相接,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错位装置,所述错位装置包括承料座和推动承料座错位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承料座位于所述送料装置的一端,所述吸嘴置于承料座的上方以吸取承料座上待吸取的密封圈。
其中,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带和直线送料器。
所述直线送料带上设有至少一容置密封圈的凹槽。
所述装配装置还包括控制吸嘴运动轨迹的第二气缸。
所述吸嘴上方还设有顶杆及控制顶杆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
所述承料座的错位运动方向与送料装置的送料方向相垂直。
所述承料座上表面容置待吸取密封圈的位置处的宽度略大于一个密封圈的直径。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装配步骤:
步骤一、由送料装置将密封圈传送至错位装置承料座上的容置待吸取密封圈的位置处;
步骤二、错位装置的第一气缸推动承料座沿与送料装置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实现密封圈的错位;
步骤三、第二气缸控制吸嘴向下移动吸取承料座上的密封圈,然后由吸嘴将密封圈移送至下一装配工站上;
步骤四、吸嘴上端的第三气缸推动顶杆向下移动将密封圈从吸嘴上顶开;
步骤五、吸嘴及错位装置复位,准备下一组密封圈的装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揭示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及方法,其保证了吸嘴对密封圈吸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效率,同时被吸嘴吸取的密封圈在顶杆的作用下能够准确无误地释放于目的工站上,而不会粘附于吸嘴上影响吸嘴对下一个密封圈的正常吸取。
附图说明
图1a及1b是传统的密封圈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2a及2b是改进后的密封圈的主视图及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发明所揭示的中芯笔密封圈的装配装置是中芯笔笔夹及密封圈自动化装配设备上的一部分,且该装配装置尤其适用于图2a及2b中所示的密封圈的装配。如图3、4所示,所述装配装置包括密封圈的送料装置2,密封圈的错位装置3,及吸取密封圈的吸嘴4。所述送料装置2包括送料带21及直线振动送料器22,送料带21上设有至少一排放置密封圈的凹槽23,所述错位装置3包括位于送料带21前端的承料座31和推动承料座沿图1中的X方向左右移动的第一气缸32,所述第一气缸32设于承料座3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为两排平行设置的凹槽,吸嘴4亦为两个,用以同时吸取并列于承料座31上的两个密封圈。
结合图5所示,吸嘴4置于承料座31的上方,其上设有与真空气源(图未示)相接的接头41,该吸嘴4用于吸取由错位装置3错位后的置于承料座31上的待吸取密封圈,吸嘴4的运动轨迹通过第二气缸42控制实现,即第二气缸42控制吸嘴4吸取承料座31上的密封圈的上下运动和将密封圈放置到下一工站上的水平移动,以及吸嘴4的复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15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