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酸扩增与检测反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0350.5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彬;葛胜祥;张师音;陈杰裕;陈清瑞;张军;夏宁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酸 扩增 检测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核酸扩增与检测反应管。
背景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下简称PCR技术),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DNA的技术。每个循环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过程,每经过一个循环,目的核酸分子的数目扩增一倍。经过30-40个循环,目的核酸分子数目扩增到原来的近109倍。PCR是体外大量获得目的DNA片段的有效方法,便于对核酸分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检验。目前,PCR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PCR作为一个“无细胞基因扩增系统”,在基础研究中可用于克隆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基因组DNA进行直接序列分析,检测突变位点,分析染色体重组等。在应用研究中,则可以用于传染病的诊断、遗传疾病的检测及产前诊断、法医研究等。美国专利4,683,202;4,683,159;4,800,159;4,965,188对PCR技术做出了描述。
DNA的扩增在体内是由细胞内有关因子的参与下,双螺旋的DNA分子被解链成2条单链,在引物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引物。引物与单链DNA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引物单链DNA复合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沿着5’-3’方向,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引物3’端开始,逐一将互补的三磷酸脱氧核苷酸接上,最终形成一条新的双链DNA分子。
而DNA分子在体外的PCR扩增模拟了体内的三个步骤:首先,在大约95°C的高温下加热双链DNA样品,双链间的氢键会断裂,使得DNA热分解成两条互补的单链DNA分子,这一过程称为高温解链反应。然后,温度迅速降到大约50-65°C的范围内,在这个温度下单链DNA与引物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这一过程称为低温退火反应。退火反应结束后,温度要迅速升高到72°C左右进行延伸反应,在DNA聚合酶以及适当镁离子浓度的条件下,从引物的3’端开始结合单核苷酸,从而形成一条新的DNA。经过一个这样的过程,原来的一个DNA双链分子就形成了两个DNA分子,增加了一倍。反复进行高温解链-低温退火-中温延伸三个过程,就可以获得数量更多的复制双链,并且这些新形成的双链又可以作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通过这样一种扩增方法,经过30-40个循环,目的核酸分子数目可由1个增加到原来的近109倍。但PCR的高灵敏度始终伴随的弊端就是易污染。仅仅1个拷贝的污染就可能会使检测结果发生错误,因此,如何在PCR的全过程中避免污染也是现今核酸检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荧光PCR的出现使得对核酸产物的检测避免了开管取样的步骤,大大减少了核酸产物污染的机会。另外,UNG酶的使用也避免了PCR过程中核酸扩增产物的污染。除此之外,如何在试剂配制与加样等操作过程中避免污染,也需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主流的PCR扩增技术的反应装置一般以温控金属块加热塑料制成的PCR反应管,通过金属块的加热、冷却,达到平衡温度后将热量通过反应管传递至PCR反应液。但是这种装置具有如下缺陷:
(1)耗时长,常规PCR完成30个循环一般需要2-3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消耗于加热和冷却过程,即将金属块达到平衡温度并将热量通过反应管传递至PCR反应液;
(2)仪器结构复杂、成本昂贵且耗能较高;
(3)程序设置复杂,需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PCR难以满足快速诊断、高效、高通量、野外检测、家庭自检等客观需求。
21世纪初,出现了一种新型的PCR扩增方法——利用自然对流(即雷诺-本纳德对流)原理进行PCR扩增的方法。该技术是将PCR反应液置于一个封闭的柱形反应腔内,反应腔的上下表面分别进行恒温控制,通常上端温度为60°C,下端温度为97°C。通过上下表面的温差驱动液体经过不同的温区,实现PCR扩增。这种方法不需要改变器件的温度,也不需要外加驱动来实现样品的流动,只需要一个反应腔,并控制其上下两端的温度为恒温,就可以实现PCR扩增。
传统PCR反应是要将试管静置于金属槽中并均匀加热,其试管因形状、材质、壁厚等因素,不能应用于上述的新型PCR方法。上述新型PCR方法中,反应管的形状是在管内建立稳定环流并成功扩增的关键因素。其中,热对流的发生依赖于流体中浮力与黏滞力的相对大小,能否形成环流,可根据雷利数——Ra(Rayleigh Number)来判定,其公式见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大学,未经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0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及拆卸的变压器导油盒结构
- 下一篇:一种角件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