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平行隧道送风的隧道防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5967.8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郑晋丽;蒋卫艇;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2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隧道 送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类,具体涉及一种从平行隧道送风的隧道防烟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疏散通道是隧道内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逃生通道。公路隧道或铁路隧道设有与隧道平行的安全疏散通道时,为了防止行车隧道火灾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12.3.3条文规定:隧道火灾避难设施内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送风的余压值应为30-50pa。现有公路隧道或铁路隧道设有与隧道平行的安全疏散通道时,为了防止行车隧道火灾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需加压送风。安全疏散通道的长度通常超过1km,长大隧道甚至会达5km以上,使安全疏散通道的加压送风半径长达几公里,同时土建施工水平有限,至使加压送风机容量大、效果差,因此现有的隧道疏散通道防烟系统很难保证隧道内任意位置均能有良好的防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根据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隧道疏散(安全)通道加压送风效果有限的现状,提出的一种从平行隧道送风的隧道防烟装置,该装置利用隧道疏散(安全)通道从平行隧道取风,向火灾隧道设置加压、防烟设施,确保烟气被风幕抵挡于安全疏散通道口外,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主隧道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确保疏散(安全)通道的无烟。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从平行隧道送风的隧道防烟结构,所述结构涉及两条平行设置的隧道,其间设置有安全疏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烟结构包括双向运转风机、风幕机、送风条缝和转换风阀,安全隧道疏散通道与所述隧道接口处至少设置一组送风条缝,所述风幕机连接控制送风条缝的送风,所述双向运转风机正压出风口通过所述转向风阀连接控制所述风幕机,所述双向运转风机负压进风口分别与两隧道连通。
安全隧道疏散通道与所述隧道接口处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送风条缝,所述风幕机数量与送风条缝数量一一对应。
在所述隧道和所述安全疏散通道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在安全隧道疏散通道与所述隧道接口处设置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送风条缝,其中至少设置一组送风条缝在每一个所述隧道与所述联络通道接口处。
在所述隧道和所述安全疏散通道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在安全隧道疏散通道与所述隧道接口处设置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所述送风条缝,其中至少设置一组送风条缝在每一个所述联络通道与所述安全疏散通道接口处。
所述的送风条缝的送风角度偏向火灾隧道侧,偏转角度不超过45°。
所述的送风条缝的送风角度偏向火灾隧道一侧之安全疏散通道侧,偏转角度不超过45°。
本发明的优点是,防止主隧道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防烟效果显著,净化烟气性能优异,结构简单,可确保整个安全疏散通道内无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隧道防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所示,图中标记1-8分别为:双向运转风机1、送风条缝2、转换风阀3、联络通道4、隧道5、安全疏散通道6、隧道7、联络通道8。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隧道防烟结构,及两条平行设置的隧道5和隧道7,其间设置有安全疏散通道6,在隧道5与安全疏散通道6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8,在隧道7与安全疏散通道6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4。
双向运转风机1正压出风口分别通过四个转向风阀3连接控制四个风幕机的送风条缝2,在安全隧道疏散通道6与隧道5之间接口处设置的两组送风条缝2,其中一组送风条缝2位于隧道5与联络通道8的接口处,另一组送风条缝2位于联络通道8与安全疏散通道6接口处。在安全隧道疏散通道6与隧道7之间接口处设置的两组送风条缝2,其中一组送风条缝2位于隧道7与联络通道4的接口处,另一组送风条缝2位于联络通道4与安全疏散通道6接口处。上述送风条缝2的偏转角度偏向烟气涌入方向,通常偏转的角度以10°-20°为最适宜。
双向运转风机1的负压进风口分别与隧道5和隧道7连通。
本实施例运行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9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械调节装置
- 下一篇:地脚螺栓套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