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中升降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5163.8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钟爱民;古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爱民 |
主分类号: | B66F7/16 | 分类号: | B66F7/16;B66F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中 升降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中施工的机械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型构件下水用的水中升降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港口、桥梁、隧道、电厂等建设工程中或者船舶制造业中,往往需要将沉箱、沉管、套箱、围堰、箱涵、船舶分段等大型构件送下水。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将这些构件运输到半潜舶或浮船坞上,或者是直接在半潜舶上制作,半潜舶或浮船坞下潜,将构件送入水中。这些构件形体巨大,其重量最轻的数百吨,重则数千吨甚至数万吨,采用的半潜舶或浮船坞以及配套的拖轮等船机设备非常庞大,构件下水的费用昂贵。以高20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重2000吨的沉箱为例,用半潜舶或浮船坞下水的综合费用在25万元以上,并且下水操作非常复杂,下一次水需要4~5小时,耗时多、风险大,遇到稍大一些的风浪就不能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大型构件下水、降低下水成本、提高效率、减小风险、施工便捷的水中升降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中升降台,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气囊运送装置。
进一步的说:
所述气囊运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气囊和与气囊上端连接的升降平台。
所述气囊为多层气囊或折叠气囊。
所述气囊的下部设置有气囊进排水阀,上部设置有气囊进排气阀。
所述升降平台上设置有平台进排水阀和平台进排气阀。
更进一步地说:
所述框架包括下部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柱和设置在相邻立柱间的横梁,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进出口。
所述框架的上端设置有桁架或起重设备。
所述每根立柱上都设置有定位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连接在立柱上的托件座以及固定安装在托件座上的托件。
所述气囊进排气阀与平台进排气阀分别与空压机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升降平台上升仅靠空压机给平台内腔充气,就可以使平台产生浮力,拉动气囊吸水,气囊为升降平台提供顶升力,要比其他方式简单、节能的多。下降时靠构件重量压制气囊排水或排气,并使平台内腔排气充水,平台的升降能耗极低,运行费用不足船机设备的二十分之一,升降台的造价仅有同等承载能力的半潜舶或浮船坞的十五分之一。
而升降平台的运动由立柱导向,其下潜的稳定性是半潜舶或浮船坞无法比拟的,因此受气候影响小,能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升降台放置在码头边的水中,必要时可在立柱的上端设置桁架或起重设备等,能非常方便地在平台上建造构件,节省了场地占用和场地建设资金。
本发明中使用的气囊结构简单,不会被腐蚀,也不会在其表面附着水生物,由于气囊与平台的作用面积大,所需的工作气压较小,在水中气囊的承受的内外压力差很小,所以不容易损害,基本不用维护,运行费用较低。
由于气囊与升降平台的作用面积大,升降平台受力均匀,平台不必像船舶的甲板、船体等需要良好的刚性,所以升降台造价低廉。另外,构件在搬移到升降台上的过程中,不会受潮汐的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正面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正面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图4和图7中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水中升降台,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底座1和安装在底座1上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气囊运送装置。气囊运送装置包括设置在框架底部的气囊9和与气囊9上端连接的升降平台6。气囊9的下部设置有气囊进排水阀11,上部设置有气囊进排气阀10,在本实施例中,气囊进排气阀10与空压机连通。升降平台6上设置有平台进排水阀7和平台进排气阀8,在本实施例中,平台进排气阀8与空压机连通。本发明中使用的气囊是扩展性良好的多层气囊或者折叠气囊,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运送行程。
设置在底座1上的框架包括下部固定在底座1上的立柱2和设置在相邻立柱2间的横梁4,在本实施例中,其立柱2排列在升降平台6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爱民,未经钟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1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