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运设备及其转接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4895.5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2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庞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7/02 | 分类号: | B65G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运 设备 及其 转接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运设备及其转接支撑块。
背景技术
转运设备的使用在制造业中很普遍,如图1、2、3所示,包括小车30,下部带有脚轮40与地刹50,上部有与车架固定,用于支撑元件A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为Y型,两个上分叉部的内端面用于承力,上面还铺设有毛毡垫7;支撑座1设有底座2,采用螺栓结构与车架30固定,螺栓结构包括螺栓3、垫圈4与垫片5、6。
为了转运不同尺寸的元件,需要经常拆卸支撑座1,替换成适合尺寸的支撑座1,如此操作比较繁琐,而且支撑座1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转运设备在使用中的实际需求和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更换的转接支撑装置,在转运设备上的应用,克服了原有转运设备在使用中的局限性,方便更换,能够适合于不同尺寸的、需要转运的工具。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这种转接支撑装置的转运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设备方案是:一种转运设备,转运设备上设有用于支撑工件的支撑座,支撑座包括两个向两侧对称悬伸的支撑爪,两支撑爪相对的内表面为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面,所述承托面上固定贴设有转接支撑垫块。
所述转接支撑垫块通过挂耳挂设在支撑爪上;所述挂耳为L形,挂耳的一段与所述支撑爪的外表面配合,挂耳的另一段与所述支撑爪的自由端面配合,该段的端头与所述支撑垫块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支撑垫块的两侧面上还固定有分别与所述支撑爪的两侧面限位配合的挡片。所述转接支撑垫块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用于直接接触工件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毛毡垫。
本发明的支持装置方案是:一种转接支撑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贴设在两支撑爪相对内表面的支撑垫块。
所述转接支撑垫块通过挂耳用于挂设在支撑爪上;所述挂耳为L形,挂耳的一段用于与所述支撑爪的外表面配合,挂耳的另一段用于与所述支撑爪的自由端面配合,该段的端头与所述支撑垫块固定连接。所述转接支撑垫块的两侧面上还固定有分别用于与所述支撑爪的两侧面限位配合的挡片。所述转接支撑垫块的内表面上还设有用于直接接触工件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毛毡垫。
本发明技术的转接支撑装置在特定转运设备上的应用,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元件,不需要更换支撑座,只需要套上适合的转接支撑装置即可,满足了生产需要,避免了重复设计制造加工成本昂贵的支撑块及安装或拆卸支撑座的繁琐劳动,极大地降低了这种转运设备的设计制造成本,显著提高了使用效率。方便了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明显提高了该设备的使用效率、拓展了它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转运设备;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支撑座;
图4是本发明的转接支撑装置与支持座装配图;
图5是转接支撑装置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转运设备实施例
设图2、3中元件A适合尺寸为“尺寸1”,如图4、5、6是转运一个尺寸较小(“尺寸4”)。两支撑爪相对的内表面为用于承托工件的承托面,转接支撑装置10包括固定贴设在承托面上的支撑垫块。该支撑垫块相当于减小了两支撑爪的间距,如图所示,将“尺寸1”变为“尺寸4”。转接支撑装置10可以利用多次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支撑爪上,如用卡箍、螺栓等等。下面介绍一种“帽”式转接支撑装置10,它能够方便地扣设在转运设备的支撑座1的两个对称支撑爪上。
以及扣设在支撑爪上的挂耳11,该挂耳11为L形,挂耳11的一段与所述支撑爪的外表面配合,挂耳11的另一段与所述支撑爪的自由端面配合,该段的端头与所述支撑垫块固定连接。转接支撑垫块的两侧面上还固定有分别与支撑爪的两侧面限位配合的挡片10。转接支撑垫块的内表面上设有用于直接接触工件的毛毡缓冲垫13。
转接支撑装置实施例
由于已经在上实施例中具体说明,所以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凯迈(洛阳)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输入端耦合尖峰吸收电路
- 下一篇:一种GPU加速的实时立体渲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