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弹平滑有机硅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4666.3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永奎;张高奇;朱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5 | 分类号: | D06M15/65;C08G8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12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滑 有机硅 柔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染整用有机硅柔软剂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弹平滑有机硅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柔软剂是能够吸附于纺织品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以改变手感使产品更具舒适感的一类化学物质。有机硅类柔软剂是一类性能优越、效果突出、应用广泛的柔软剂。
有机硅类柔软剂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二甲基硅油乳液,该类柔软剂一般用作纱线润滑剂、填充纤维处理剂或化纤纺丝油,近年已较少作为织物柔软处理用。20世纪80年代通过在二甲基硅油中引入活性基,出现了环氧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羟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乳液聚合型改性有机硅柔软剂和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目前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是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改性有机硅织物柔软整理剂。20世纪90年代主要针对以前有机硅柔软剂不亲水,通过在有机硅接枝聚醚链段,从而让处理的织物具有亲水性。第二代和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均为侧基型改性有机硅,改性功能团均无规定位置,因而21世纪初以GE公司为代表的第四代有机硅柔软剂应运而生,该柔软剂为线性嵌段三元共聚,代表产品有Derma NT、SRS和JSS,该类柔软剂稳定性较前几代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手感还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尤其是一些特殊手感。
高分子的结构基本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线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有些高分子带有支链,称为支链高分子,属于线型结构;第二种是体型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体型高分子化合物。有些高分子虽然分子间有交联,但交联较少,称为网状结构,属于体型结构。网状结构高分子可以通过官能度大于2经过聚合反应可得。网状结构分子与线型结构分子,将会呈现出不同的性能。
迄今为止,有机硅柔软剂大多为线性或带有支链,仍属于线型结构,网状结构在国内外文献中未被提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提供一种网状结构的有机硅柔软剂,其能赋予织物优异的手感和良好的弹性。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弹平滑有机硅柔软剂,其通式为(An1Bn2)p,其中A的结构式为:
B的结构式为:
,
上述的x+y+z为5-100,m为0-1,n为60-500;n1为1-3,n2为1-3,p为1-10,R为H或CqH2q+1,q为1-5;
化合物A和化合物B以有机溶剂为介质,经环氧加成反应制成网状结构的有机硅柔软剂。
上述高弹平滑有机硅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将三元胺和端环氧基硅油加入有机溶剂中,加热到70-150℃,在此温度下环氧加成反应5-50小时生成淡黄色透明粘稠液体;
2)将上步得到的产物加入乳化剂和酸,缓慢滴加去离子水乳化至淡蓝色透明液体,即为有机硅柔软剂。
所述的步骤(1)中的三元胺为聚醚伯胺,并且端基为伯胺基的环氧丙烷聚合物,其中这种胺类市场上有 JEFFAMINE?T系列,可以购自Huntsman Corp.。
所述步骤(1)中的端环氧基硅油可通过氢硅化法、缩合法及开环法制取。
所述步骤(2)中的乳化剂为混合乳化剂,其由两种HLB值不同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复配而成,其HLB值在5-20之间,所述的酸采用冰醋酸、硫酸、盐酸、甲酸中的一种。
所述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可以为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和正丙醇;可以为芳香烃类如苯、甲苯或二甲苯;可以为醇醚类如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甲醚、丙二醇正丁醚,丙二醇正丙醚或乙二醇单丁醚。
本发明的高弹平滑有机硅柔软剂可用于各类纺织面料的整理,能赋予纺织面料优异的手感和良好的弹性,所述的纺织面料有全棉、全涤、麻、 涤棉、涤粘、锦纶和棉锦等织物;也可用于绒毛类如珊瑚绒的整理。
本发明的有机硅柔软剂通过引入三胺类聚醚,与端环氧基硅油反应从而形成网状结构,能赋予纺织面料优异的手感和良好的弹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带液体自流搅拌的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