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红外线热扫描的防盗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1036.0 | 申请日: | 201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9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乔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宝胆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曹爱红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线 扫描 防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领域的防卫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线热扫描的防盗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盗装置基于指纹识别、面谱识别、瞳孔识别等技术,其分别通过指纹收集模块、面谱识别模块或者瞳孔识别模块对用户的指纹、面谱和瞳孔进行采集,由于用户的这些特征具有唯一性,所以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比对,得出验证结果,即可达到确认身份并赋予相应权限的目的,就上述领域而言,其产品和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防盗系统,其共性之一是识别系统的识别对象都是位于人体表面的部位或特征,相对于人体内部的结构来说,这些识别对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伪造或模拟,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实践中也存在有人通过伪造授权用户的指纹模型等手段来破解防盗系统的案例,所以目前的防盗系统还是存在一定的漏洞。
另一方面,红外线热扫描技术是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一种探测技术,其原理是:宇宙万物,凡是温度高于绝对温度的,都会不间断地向外辐射红外线,就人体而言,位于人体体表下的血管由于其中血液的流动和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血管与体表各部分的温度必然存在温度差,这种温度差利用红外线成像设备能捕捉到,并准确地反映出体表血管的形态;显然,不同个体的血管分布图必然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具有唯一性,目前尚无科研机构或厂商将该技术应用于安防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线热扫描的防盗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人体特定部位的表层末梢血管进行红外线热扫描来建立识别模型,进而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识别,最终用于防盗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红外线热扫描的防盗系统,包括中心控制模块和与中心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用于扫描人体特定部位并生成当前红外线热扫描图像的红外线热扫描装置、用于传递来自中心处理模块信息的数据传输模块和用于存储红外线热扫描图像的存储模块,与数据传输模块连接设置有由电信号开闭的电子锁,所述中心处理模块指令电子锁开启的条件是来自红外线热扫描装置的当前红外线热扫描图像和预置于存储模块内的红外线热扫描图像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热扫描装置包括用于扫描人体特定部位的用户特征收集模块和用于生成红外线热扫描图像并提取红外线热扫描图像设定参数的扫描处理模块,所述设定参数至少包括温度信息。
更进一步地,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相连设置有用于输入用户身份辨认信息的输入模块。
再进一步地,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相连设置有摄像头。
还进一步地,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连接设置有用于接收警报信息的监控终端,所述监控终端位于安监部门或警察局。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警报信息至少包括当前红外线热扫描图像及来自摄像头的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特定部位为手掌。
再进一步地,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还设置有用于应急的外部供电电源。
还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处理模块指令电子锁开启的条件还包括来自红外线热扫描装置的温度信息和预置于存储模块内的温度信息相互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红外线热扫描装置对人体特定部位的末梢血管进行扫描得到红外线热扫描图像及其设定参数,再通过中心控制模块对来自红外线热扫描装置的当前红外线热扫描图像和存储于模块内的红外线热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识别,由于本发明的识别模型基于人体表皮以下的内部结构,具有更好的不可复制性,使不法分子伪造人体特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大提高了防盗系统的识别精度、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线热扫描的防盗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基于红外线热扫描的防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宝胆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宝胆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1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电极蓄电池
- 下一篇:一种大规模服务器的硬件测试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