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6957.8 | 申请日: | 201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群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微生物 处理 污水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的工艺,具体地说是涉及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工艺。
技术背景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已成为当前污水处理领域的主导技术,它作为一种经济合理、有效的水污染控制工程手段,在改善水体环境质量、防止水体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表面吸附固定法、交联固定法、包埋固定法等几种。表面吸附固定法是指微生物吸附在载体表面而固定的方法,目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膜法是其代表性的例子。该方法操作简单,对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小,但其固定的微生物量有限,达不到理想的处理效果。交联固定法是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团试剂,直接与微生物肤链某些氨基酸残基进行交联反应、从而与微生物形成共价键使微生物固定化的方法。该方法化学反应激烈,对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大,所用交联剂大多价格昂贵,因此,限制了此法的应用。包埋固定法是用高分子水凝胶材料形成网络、微囊等使微生物固定化或利用水溶单体聚合形成凝胶时将微生物包埋在其内。该方法操作简单,对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小,但其固定化微生物因网络结构的阻碍而不利于传质,且水凝胶耐冲击性不佳、寿命短则是包埋法遇到的难题。迄至今日,仍未找到较理想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处理速度快,效果好的用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污水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将改性的泡沫塑料,经20%NaOH溶液浸泡,水洗,10%HCI中和,加环氧氯丙烷,水洗并HCI中和,水洗至中性,所得载体最佳孔径为0.5mm-0.9mm,吸水量为2500%-3000%,孔隙度98%,比表面积约为100m2/g-120m2/g,固定化微生物的负载量可达18-56g/L;
第二步:微生物固定化,在反应容器中,加上述固定化载体,再加活性污泥作为接种菌群,通入pH值为7-8的工业废水浸过反应器中载体,于闷曝条件下进行驯化和固定化反应,待驯化养生至微生物负载量达10-25g/L以上时,微生物固定化即已完成;
第三步: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将上述固定化微生物,排去驯化液,加入pH值为7-9的工业废水,进行曝气生化处理,定时从反应器中取水样,测定处理效果。
本发明优点:1、处理速度快,处理效果好。2、微生物活性高,繁殖快,适应性广,降解能力强,处理效率高。3、占地小,投资少,运行成本低。4、对各种高难度有机污水和高氨氮污水有独特的处理效果。5、对老旧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和技术改造,效果更佳。6、本发明还能去除污水中的无机离子和重金属离子,运行过程中不产生不良气体,能驱除池蝇,美化处理环境。7、运行管理方便,设备可停可转,不影响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1、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泡沫塑料若干,以20%NaOH溶液浸泡24小时,水洗并用10%HCI中和24小时,在20%NaOH溶液条件下加入反应体积10%环氧氯丙烷,在50℃下反应3小时,40℃下反应1小时,水洗并加10%HCI中和,水洗至中性,即得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2、微生物固定化,在sooL反应器中放入30-40%载体,加入活性污泥作为接种菌群,通入pH值为7-8的工业废水浸过反应器中载体,于闷曝条件下进行驯化和固定化反应。驯化养生期间,每天取载体用克氏定氮法测其含氮量,并计算相应微生物负载量。并设另一500L反应器中加入40%的新鲜活性污泥作为对照,玻璃柱底部通入空气,待驯化养生至微生物负载量达10-25g/L以上时,微生物固定化过程即已完成。3、固定化微生物污水处理,将驯化养生至微生物负载量达10-25g/L以上的固定化微生物,排去驯化液,加入pH值为7-9的工业废水,进行曝气生化处理,定时从反应其中取水样。按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氨氮含量,按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群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群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69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