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3961.9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8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仝仲盛;孙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普罗卡特精华科技有限公司;仝仲盛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B22D35/06;B22D29/06;C23F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0375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水 器用 阳极 铸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极的铸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是用比钢铁的对地电位还要低的镁合金制成的阳极与被保护物连接,以阳极的腐蚀为代价,使被保护物不被腐蚀。目前镁合金的铸造具体用途包括:家用和工业用热水器。电热器的内胆大都是由不锈钢制作的,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焊接缺陷,由于长期受到自来水中氯离子的腐蚀极有可能在焊接缺陷部位形成穿孔,这不仅缩短了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而且造成漏水漏电,危机人身安全。电热水器的内胆采用牺牲阳极(镁棒)保护阴极(内胆),在封闭的内胆中安装镁阳极棒后,由于它的电位比内胆材料的电位更负,所以它首先失去电子被溶解,并与内胆形成电流回路,在水中构成了大电池腐蚀,镁阳极棒输出的阴极电流使内胆极化成阴极而被保护,有效地消除了水中氯离子的危害。铸造镁阳极的表面不应存在毛刺、裂纹、气孔、夹杂物等影响使用的缺陷。由于镁合金牺牲阳极成本低,并且更换方便,因此通过固定时间更换镁合金牺牲阳极可以大大减少热水器内胆的腐蚀。牺牲阳极保护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金属防腐方法,市场上对牺牲阳极的需求在稳定增长中,因此需要快速铸造出高合格率的镁合金阳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产能、性能、质量上提高镁合金阳极的铸造,公开一种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铸模的上模块和下模块预热至250℃-400℃;
步骤二、向设置在上模块和/或下模块中的循环水通道内注入冷却循环水;
步骤三、向呈闭合状态的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形成的多个模具孔中注入镁合金熔液;
步骤四、待上模块和下模块降低至常温后,通过液压系统自动分开上模块和下模块,取出在模具孔中铸造形成的镁阳极。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在所述步骤一中,将铸模的上模块和下模块预热至350℃。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上模块和下模块呈闭合状态是通过液压系统的液压缸推动自动实现的。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模具孔的数量为10-28个。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所述上模块包含有多个半圆柱形孔,所述下模块对应位置处同样设置有对应数量的多个半圆形孔,从而在上模块和下模块呈闭合状态时,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形成多个模具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所述循环水通道为设置在上模块和/或下模块中间的中空夹层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所述液压系统通过电磁阀控制操作。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所述液压系统的液压缸与上模块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所述步骤四中镁合金熔液的温度为675-715℃。
优选的是,所述的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中,当所述镁合金液凝固时,向电磁阀发出指令,电磁阀开启液压系统,控制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将上模块和下模块分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首次突破了铸造热水器镁阳极生产自动化控制,替代了国内手工浇铸工艺,实现了节能、环保生产。
2、采用循环水急冷模具,提高产品的性能以及外观合格率。
3、一次性同时铸造多根热水器镁阳极,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日产量。
4、本发明的方法使热水器镁阳极在成份上更均匀,内部更致密,比传统铸造小阳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延伸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热水器用镁阳极的铸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普罗卡特精华科技有限公司;仝仲盛,未经大同普罗卡特精华科技有限公司;仝仲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3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