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变电容钢结构表面腐蚀监测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2928.4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马宝;李云超;刘启达;王献辉;李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G01B7/32;G01B7/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容 钢结构 表面 腐蚀 监测 传感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1.基于变电容钢结构表面腐蚀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面开有顶端开口(17)的绝缘外罩(11),绝缘外罩(11)为缺一壁的方形凹槽,绝缘外罩(11)内依次相互嵌套有传感器上层、传感器中层和传感器下层,传感器上层由第一绝缘介质板(1)和贴于其上的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构成,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上有第一引线(7)引出,第一绝缘介质板(1)的正中上设有钻孔区域(18),传感器中层由第二绝缘介质板(3)和贴于其上的第二腐蚀钢材料层(4)构成,第二腐蚀钢材料层(4)上有第二引线(8)和第三引线(9)引出,传感器下层由第三绝缘介质板(5)和贴于其上的第三腐蚀钢材料层(6)构成,第三腐蚀钢材料层(6)上有第四引线(10)引出,四条引线分别穿过绝缘板(12)上的四个孔,第一引线(7)穿过第一孔(13),第二引线(8)穿过第二孔(16),第三引线(9)穿过第三孔(15),第四引线(10)穿过第四孔(14),顶端开口(17)的大小和钻孔区域(18)的大小相同,开口位置使得外罩(11)套在由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嵌套而成的立方体上时,正好露出第一绝缘介质板(1)上的钻孔区域(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电容钢结构表面腐蚀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制作绝缘介质板,介质板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50000,第一绝缘介质板(1)为矩形薄片,长*宽不超过200mm*200mm,厚度为0.002mm-2mm,第二绝缘介质板(3)为缺一壁的方形凹槽,凹槽内尺寸为和第一绝缘介质板(1)的尺寸相同,凹槽壁厚和第一绝缘介质板(1)的厚度相同,第三绝缘介质板(5)为缺一壁的方形凹槽,凹槽内尺寸为和第二绝缘介质板(3)的尺寸相同,壁厚和第二绝缘介质板(3)的厚度相同;绝缘外罩(11)也为缺一壁的方形凹槽,凹槽内尺寸和第三绝缘介质板(5)的尺寸相同,壁厚为0.1mm-2mm,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能够相互嵌套,即第一绝缘介质板(1)放入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一绝缘介质板(1)和第二绝缘介质板()3放入第三绝缘介质板(5),最后绝缘外罩(11)能够倒扣在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顺次嵌套形成的立方体上,使得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绝缘外罩(11)组合成一个整立方体,绝缘介质板(12)的尺寸正好能盖住组合后整立方体的缺失的侧壁,厚度与绝缘外罩(11)相同,
步骤2,在第一绝缘介质板(1)正中的钻孔区域(18),钻出两个以上的在表面均匀分布的直径为0.2mm-1mm的小圆孔,孔轴心与孔轴心的间距为孔径的2-4倍,在绝缘板(12)上钻有第一孔(13)、第二孔(14)、第三孔(15)、第四孔(16),孔径大小能使得导线穿过,在绝缘外罩(11)顶面开矩形口(17),尺寸和钻孔区域(18)的大小相同,开口位置使得外罩(11)套在由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嵌套而成的立方体上时,正好露出第一绝缘介质板(1)上的钻孔区域(18),
步骤3,溅射或者蒸镀与待监测基体材料一致的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第二腐蚀钢材料层(4)、第三腐蚀钢材料层(6),其尺寸与钻孔区域(18)相同即可,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先溅射或蒸镀到其他基体上,随后将其剥离下来,粘贴于第一绝缘介质板(1)的钻孔区域(18)上,第二腐蚀钢材料层(4)和第三腐蚀钢材料层(6)按照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的方法分别粘贴于第二绝缘介质板(3)和第三绝缘介质板(5)表面上的当各介质板相互嵌套之后,投影位置与钻孔区域(18)一致的区域,也能够直接溅射或者蒸镀于此位置,使得粘贴了腐蚀钢材料层的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相互嵌套后,涂层所处区域的投影位置一致,
步骤4,从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引出第一引线(7);第二腐蚀钢材料层(4)引出第二引线(8)、第三引线(9);第三腐蚀钢材料层(6)引出第四引线(10),其中第二引线(8)、第三引线(9)位于第二腐蚀钢材料层(4)之上的两个不同位置,引线与腐蚀钢材料层连接处涂抹硅橡胶,保护接触点,
步骤5,组装,将粘贴了腐蚀钢材料层的第一绝缘介质板(1)、第二绝缘介质板(3)、第三绝缘介质板(5)顺次嵌套起来,使得各个介质板缺一壁的侧面都朝向相同,该方向正好是引线与腐蚀钢材料层连接后导出的位置,在每个介质板的嵌套接触面未覆盖腐蚀钢材料层的区域,涂抹胶水,确保嵌套牢靠,最后罩上绝缘外罩(11),并使用胶水进行粘贴固定,使得绝缘外罩(11)缺壁的一侧也与介质板缺壁朝向相同,确保外套粘贴牢靠,
步骤6,将引线穿过对应于绝缘板(12)上的小孔,第一引线(7)对应第一孔(13);第四引线(10)对应于第二孔(14);第三引线(9)对应于第三孔(15);第四引线(8)对应于第四孔(16),然后将绝缘板(12)涂抹胶水,粘贴于之前嵌套所得的立方体的缺失面,正好将嵌套立方体内部盖住,
步骤7,使用硅橡胶将传感器各个缝隙封死,传感器制作完毕,安装时第一腐蚀钢材料层(2)向上,第三绝缘介质板(5)位于最下方,在第三绝缘介质板(5)的底面涂抹胶水,便能够粘贴于待监测基体表面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292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烟囱或水塔爬梯快速拼装的装置
- 下一篇:单元幕墙板块球铰式万向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