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载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羧化壳聚糖纳米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2505.2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光辉;吕丕平;王连艳;魏炜;周炜清;苏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7/36 | 分类号: | A61K47/36;A61K47/42;A61K9/14;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慧珍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难溶性抗 肿瘤 药物 聚糖 羧化 纳米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纳米载体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具体公开了一种装载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羧化壳聚糖纳米球、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装载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羧化壳聚糖纳米球经静脉注射后到达病变部位,发挥药效。此发明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常见致命性疾病之一,其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增加的趋势。据WHO统计,2002年全世界因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达710.6万。我国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180~200万,死亡140~150万。由于肿瘤形成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等都存在着非常多的困难。目前,临床上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其中化疗已经成为各种晚期恶性肿瘤有效治疗的基础。然而,临床上常用较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喜树碱等)多为难溶性药物,给其应用带来巨大的挑战。另外,抗肿瘤药物在体内呈全身性分布,肿瘤组织内很难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由于其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不明显,进而对其他实质性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全身毒性反应,常常导致化疗失败。
在众多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中,紫杉醇(PTX)是红豆杉属植物中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唯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广谱抗癌药物,对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头颈癌、胃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都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为了解决其难溶问题,临床使用的注射制剂是将药物溶于聚氧乙烯蓖麻油与无水乙醇的混合溶媒中,经葡萄糖或氯化钠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这不仅会引起血管炎症,而且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会释放组胺,从而导致严重的副反应。因此,病人在给药前不得不先注射抗过敏药物,导致整个治疗过程繁琐和不便,而且还需谨慎监测用药过程。O-(氯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素醇(AGM 1470)是近年来刚开发的一种烟曲霉素的活性类似物,对新生血管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然而,由于其本身的难溶性,临床上不得不加入助溶剂等以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II期临床试验证明,其血药清除率高,副作用非常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神经毒性、疲乏、胃炎、皮疹等。很多患者也因此放弃治疗。
尽管科学家们为此做了很多的研究,例如转向新型制剂的研究,包括将药物装载在脂质体、聚合物胶束、聚乳酸(PLA)和固体脂质体纳米球内等。如专利CN 102166189A公开了一种靶向和荧光双功能的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该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由固态脂质、液态脂质、 表面活性剂和难溶性抗肿瘤药物形成内部包载药物的脂质载体,脂质载体表面经过化学修饰,共价连接上具有肿瘤靶向的配体,可以延长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体内循环时间,提高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通过荧光成像用于肿瘤的定位诊断。然而,脂质体在体内容易被酶类氧化,稳定性差,释放药物缓慢,突释现象严重。而聚合物胶束由于在血液中会被稀释到临界胶束浓度以下,也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PLA、固体脂质体等纳米球疏水性强,虽然对难溶性药物可能有较高的包埋率,但由于材料疏水性强,造成释药速率缓慢、血内清除率高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另外,这些方法还存在着规模化制备困难、产品批次间差异性大的问题。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解决目前注射制剂严重毒副作用及现行研发制剂存在的问题,急需开发一种亲水性好、载药率高、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靶向给药体系。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纳米球在难溶性药物包埋和传输方面具有潜在优势,通过对纳米球制备材料筛选和制备过程控制,能够使难溶性药物以微晶或细小颗粒形式被包裹于内部,可大大改善难溶性药物溶出。纳米球可以通过EPR效应(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到达肿瘤部位,实现药物的被动传输。另外,纳米球可以在表面修饰一具有隐形效果的PEG链和肿瘤靶向分子,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周期,提高药物的靶向性,进一步提高药效。如专利CN 102083742A公开了一种制造尺寸均匀的、含难溶性药物的聚合物纳米颗粒的方法,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将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溶解在非挥发性的极性有机溶剂中;第二步,将难溶性药物添加到水和所述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的溶液中以生成分散液;第三步,在低机械能水平搅拌条件下,将所述分散液批量添加到乳化剂溶液中。该发明的聚合物纳米颗粒能通过使用非挥发性的极性溶剂尤其是与水具有相似极性的溶剂作为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与难溶物质的混合溶液的溶剂、并在乳化过程中采用低机械能条件和批量添加分散液的简便方法制造纳米尺寸的、小而均匀的聚合物纳米颗粒。该聚合物纳米颗粒的优点为:包含在聚合物颗粒中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得到显著提高,且所述难溶性药物逐渐且稳定地得以释放,并长期保持在恒定浓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未成功开发出兼具隐形和靶向的应用于体内难溶性药物传输的有效纳米球载体,严重限制了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2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器法兰结构
- 下一篇:节能型机械自控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