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高度通止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7202.1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8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高度 通止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端子高度通止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子设备外壳上的IO端子的高度检测,一般借助肉眼观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误差大,并且工作效率低的不足。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端子的高度检测,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端子的高度检测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端子的高度检测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端子高度通止规,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端子的高度检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端子高度通止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高度检测速度快,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一种端子高度通止规,所述塑料件为理想待检验的带有端子的塑料件,包括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上设置有弹簧座,所述测试塑料件固定在所述弹簧座上,所述测试平台上设置有通止规,所述通止规上设置有与所述塑料件的端子等高的测试柱。
前述的端子高度通止规,其中,所述测试规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前述的端子高度通止规,其中,所述测试平台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端子高度通止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矫正速度快,而且对端子无损坏,进而提高了本发明生产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特殊结构的端子高度通止规,矫正速度快。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肉眼检测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端子高度通止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端子矫正治具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端子高度通止规,塑料件3为理想待检验的带有端子的塑料件3,包括测试平台4,测试平台4上设置有弹簧座5,测试塑料件固定在弹簧座5上,测试平台4上设置有通止规1,通止规4上设置有与塑料件3的端子等高的测试柱6。测试平台4和测试规1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于,在所述测试平台4上设置导轨2,通过导轨2带动弹簧座5运动。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端子高度通止规的技术创新,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2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