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分离提纯均四甲苯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2891.7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海强;朱跃辉;高继东;赵开径;鲁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C07C15/02;C07C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分离 提纯 甲苯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连续分离均四甲苯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有丰富的重整C9+资源,年产重整C9+芳烃可达600kt以上。均四甲苯在C9+芳烃中约占8%,是十分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均苯四酸二酐(PMDA,简称均酐),继而生产聚酰亚胺树脂。C9+原料经精馏塔分离出不同牌号的溶剂油,同时得到均四甲苯富集液,再将均四甲苯富集液结晶精制后得到均四甲苯产品。目前生产均四甲苯的主要技术有:碳十组分结晶分离法、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法、偏三甲苯氯甲基化法等等。目前国内工业生产均四甲苯主要使用间歇结晶法,此法生产均四甲苯,能耗高,处理量大,产品纯度不高。目前,工业间歇结晶一般使用结晶器,将物料在结晶器中结晶,然后晶体与母液分别排放,将晶体实现分离。为了得到高纯度的晶体,往往需要将得到的晶体再置于结晶罐中加热融化,进行重结晶或者多次结晶(如图2所示)。这种生产方式也都普遍存在能耗大,连续生产能力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分离提纯均四甲苯的装置及方法,可以实现连续进料、高纯度均四甲苯晶体的连续采出以及残液的连续回收。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连续分离提纯均四甲苯的装置。
所述装置包括竖直塔身和水平塔身,竖直塔身和水平塔身内均设置有旋转刮刀;
竖直塔身外侧设置有恒温进料口,竖直塔身自上而下依次包括:残液回收段和晶体提纯段,竖直塔身的恒温进料口之上为残液回收段,恒温进料口之下为晶体提纯段;
水平塔身包括晶体采集段和熔融晶体回流段;水平塔身内旋转刮刀所处位置为晶体采集段,未设置旋转刮刀的水平塔身为熔融晶体回流段;
所述熔融晶体回流段包括:恒温熔融晶体采集罐、回流泵和加热器;
所述熔融晶体回流段通过回流口与晶体提纯段连接;
所述结晶提纯段和残液回收段总高度为1~1.2m;
所述晶体采集段长0.5~2m;晶体采集段内设置有加热器;
所述残液回收段和晶体提纯段外设置有夹套;所述晶体采集段外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恒温进料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装置的不同高度上;
所述回流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所述装置的不同高度上。
具体地:
本发明所述地装置主要包括4个主要部分:残液回收段、晶体提纯段、晶体采集段和熔融晶体回流段。其中,塔身恒温进料口之上为残液回收段,之下为结晶提纯段,其内轴心有一旋转刮刀,可以搅拌以及将晶体从塔壁挂下。晶体采集段位于装置的底部,同样内置一旋转刮刀,以一定的速度将塔中积累的晶体排出。其尾部有一加热器,可以将晶体熔化至熔融态输送至恒温熔融晶体采集罐中。在熔融晶体回流段,由泵控制一定比例,将生成的熔融态晶体输送至塔身回流口,完成部分熔融晶体的回流。
在装置的不同高度设置有数个进料口,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进料口的高度和回流口的高度,以达到更好的提纯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连续分离提纯均四甲苯的方法。
包括:
均四甲苯原料连续进入所述装置,经逆流洗涤、重结晶后,提纯分离得到纯均四甲苯。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熔融态富集均四甲苯的原料液从恒温进料口注入所述装置中,均四甲苯遇冷形成结晶,向下移动,进入晶体提纯段;
(2)下降过程中,不断的被洗涤、融化、重结晶,形成较高纯度的晶体;
(3)当均四甲苯晶体沉积在底部时,在旋转刮刀的作用下,进入晶体采集段;
(4)均四甲苯晶体被旋转刮刀输送、采出,并被加热器融化进入熔融晶体回流段,部分熔融态均四甲苯晶体被送至回流口,进入晶体提纯段;继续形成更高纯度的均四甲苯晶体。
其中:所述刮刀的转速为1~100r/min;
所述熔融晶体回流段中熔融晶体的采出量和回流量之比为1∶1~1∶50;
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进料口的高度和回流口的高度,以达到更好的提纯。
更具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装置
- 下一篇:消除带钢腰折缺陷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