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2486.5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邱卫东;张廷位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A61L10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氧化氢 低温 灭菌 设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过氧化氢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的低温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消毒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学领域,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尤为重要,当今最具优势且最普及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方式为采用过氧化氢进行消毒灭菌,为提高灭菌效果、缩短灭菌时间、降低灭菌成本,通常都需要采用加热或电离的方式将过氧化氢液体进行汽化或等离子化后,再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目前,过氧化氢汽化或等离子化的消毒灭菌设备已经成为了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装置。现有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设备的优点是消毒灭菌效果好、灭菌时间短,缺点是设备成本高、售价贵,且灭菌前还需要先对医疗器械进行干燥处理,使用麻烦,同时在灭菌时会导致部分医疗器械的颜色改变。现有过氧化氢汽化灭菌设备的优点是成本低、售价便宜、灭菌效果好;如中国专利号为200580040368.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过氧化氢蒸汽灭菌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灭菌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反应器中使用过氧化氢对物品进行灭菌的装置及方法,反应容器内部空间保持低于过氧化氢平衡蒸汽压的真空压力状态;将反应器内部空间温度加热到30-60℃;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到反应器的内部空间;将反应器中的过氧化氢蒸发;密封反应器的内部空间并将物品保持在过氧化氢的蒸汽环境中;然后将外部气体导入到反应器的内部空间中,以将内部空间的压力增加到不大于标准大气压的预定值,使用该方法及装置可以在低温低压状态下将过氧化氢汽化,以达到灭菌效果。
但该方法及现有技术的其他过氧化氢汽化灭菌设备均共同存在这样的不足:不能对具有细长孔的医疗器械的管道内壁进行充分灭菌,且使用后的过氧化氢在排放时未经任何处理,可能会对其他物质造成氧化破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特提出一种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该灭菌设备包括腔体、控制系统、显示屏、压力探头、蒸发器、加液器、真空泵、加热器和高效过滤器,加热器设置在腔体的外壁周围,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腔体分为灭菌腔和过渡腔,灭菌腔和过渡腔通过进气阀连接;过渡腔通过新风阀与高效过滤器连接,灭菌腔通过灭菌阀连接蒸发器的出口端,蒸发器的入口端通过加液阀与加液器连接,在蒸发器上设置有加热片;真空泵的吸风端通过真空阀与灭菌腔连接,真空泵的出风端连接有分解过滤器,该发明能在低温低压状态下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能对具有细长孔的医疗器械的管道进行充分灭菌,还能将使用后的过氧化氢汽体进行过滤分解。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包括腔体、控制系统、显示屏、压力探头、蒸发器、加液器、真空泵、加热器和高效过滤器,加热器设置在腔体的外壁周围,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腔体及蒸发器内分别设置了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压力探头设置在腔体上,压力探头、显示屏、加液器和真空泵均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腔体设置有腔门,其结构特点为:腔体分为灭菌腔和过渡腔,灭菌腔和过渡腔通过进气阀连接,所述腔门为灭菌腔的仓门;过渡腔通过新风阀与高效过滤器连接;灭菌腔通过灭菌阀连接蒸发器的出口端,蒸发器的入口端通过加液阀与加液器连接,在蒸发器上设置有加热片;真空泵的吸风端通过真空阀与灭菌腔连接,真空泵的出风端连接有分解过滤器。
上述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在蒸发器上共设置有两个加热片,两个加热片分别设置在蒸发器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并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所述灭菌阀、进气阀、新风阀及真空阀全部采用电磁阀,且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上述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所述加液阀采用单向电磁阀。
上述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在真空泵的吸风端分别设置了两个与灭菌腔相连的管道,且在这两个连接管道上均各设置了一个真空阀;灭菌腔上相应地也设置了两个与真空泵连接的接口,在这两个接口中的任一个或两个的内端设置了连接器。
上述过氧化氢低温灭菌设备,所述连接器包括轴和密封圈,在轴上沿其轴心线设置了贯通的轴向孔,并在靠近轴端面的圆周上开设有多个与轴向孔相通的径向孔,密封圈设置在轴的圆周上,位于径向孔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老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