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2074.1 | 申请日: | 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关为民;石琳;马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峰值 电流 模式 逆变器 pwm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电路,电路中包 括:异或门、与门、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 关管、RS触发器、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和非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制电 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与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 出分别连接到异或门的两个输入端,异或门的输出经过一个非门与 RS触发器的R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连接到一 个非门上,然后将该非门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 与门的两个输入端,该与门的输出作为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 门的两个输入端,然后将与门的输出作为第四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作为第一开关管S1的控制信号;所述 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连接到一个非门上,该非门的输出作为第 二开关管S2的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 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或门和非门用一个同或门代替。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PWM控 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的输入电压E=48V,参考 正弦电流iref的幅值为2A,f频率为50Hz,时钟频率fs=20KHz,电感 L=1.5mH,电容C=10μF,负载电阻R=10Ω,采样系数Ki=1。
5.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PWM控制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 征在于:
首先,根据峰值电流模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列出RS触发器、 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入输出值与第一开关管、 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需要的控制信号所对应的真值 表;然后确定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的 控制信号与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和RS触发器输出 值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根据这种逻辑关系,加入相应的门电路,完 成对开关管峰值电流模式的PWM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一比较器CMP1与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分别连接到异 或门的两个输入端,异或门的输出经过一个非门与RS触发器的R输 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连接到一个非门上,然后将 该非门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门的两个输入 端,该与门的输出作为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 CMP1的输出与RS触发器的Q输出端分别连接到与门的两个输入端, 然后将与门的输出作为第四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参考电流大于零时,过零比较器输出为1,第一开关管S1始终 导通,而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始终关断;在每个开关周期 的起始时刻,时钟信号给RS触发器S端输入一高电平,使其Q输出 端为1,使第四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为1,即第四开关管S4在每个开 关周期的起始时刻导通;此时,直流侧电源给电感充电,输出电流增 加;当输出电流上升至与参考电流相等时,RS触发器置零端变为高 电平,Q端输出为0,使第四开关管S4的控制信号为0,即第四开关 管S4关断,电感通过第一开关管S1和二极管D3进行续流,输出电流 下降,直到下一个开关周期的到来;
当参考电流小于零时,过零比较器输出为0,第二开关管S2始终 导通,而第一开关管S1和第四开关管S4始终关断。在每个开关周期 的开始时刻,时钟信号给RS触发器S端输入一高电平,使其Q输出 端为1,使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为1,即第三开关管S3在每个开 关周期的起始时刻导通;此时,直流侧电源给电感反向充电,输出电 流反向增加;当输出电流与参考电流相等时,RS触发器置零端变为 高电平,Q端输出为0,使第三开关管S3的控制信号为0,即第三开 关管S3关断,电感通过第二开关管S2和二极管D4进行续流,输出电 流反向下降,直到下一个开关周期的到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207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头保护装置和安全针组件
- 下一篇:一种LED面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