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型大功率LED用高导热导电固晶胶粘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9520.3 | 申请日: | 201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芹;王玲;符永高;万超;杜彬;赵新;胡嘉琦;王鹏程;何丽娇;邓梅玲;曹诺;丁磊;李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4;C09J11/06;C09J9/02;H01L3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3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填充 大功率 led 导热 导电 胶粘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物型导电粘结剂,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型大功率LED用高导热导电固晶胶粘剂;适用于大功率LED固晶封装应用场合,主要起到力学固定、电气连接及导热效用。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LED作为一种特殊的光电子半导体器件,由于具有抗震耐冲击、光响应速度快、省电和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户外显示屏,汽车,背光源等方面;随功率型LED的发展,具备节能环保特征的LED照明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然而当前大功率LED制造产业的共性问题是散热管理,开发高导热性能的LED固晶封装材料成为解决LED制造产业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且价格相对便宜,在热固性树脂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环氧树脂作为聚合物基体使用其缺点主要是热导率低和韧性差。LED产业中目前最常用的导热导电固晶胶也是环氧树脂基体的,同样存在热导率低及韧性差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型大功率LED用高导热导电固晶胶粘剂,为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问题而研发一种高导热性能、高力学性能的固晶胶粘剂。
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碳纳米管填充型大功率LED用高导热导电固晶胶粘剂,它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环氧树脂 15~25%
稀释剂 0.5~1.5%
碳纳米管 0.5~1%
固化剂 1.2~2%
酰胺类固化促进剂 0.4~0.7%
偶联剂 1~2%
导电填料 75~80%
将以上成分混合均匀,真空脱泡。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双酚F型、双酚A型、脂环族环氧树脂、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共混物。
所述的双酚F型环氧树脂为双酚F170或双酚F862等。
所述的碳纳米管为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
所述的稀释剂为乙二醇丁醚、二乙二醇己醚等。
所述的偶联剂为硅烷类偶联剂KH550、KH560或KH570。
所述的固化剂为咪唑类固化剂、双氰胺或酸酐类固化剂。
所述的导电填料为银粉及银合金粉的共混物。
所述的银粉为片状银粉,粒径为2~5μm。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实现,上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多壁碳纳米管置于酸溶液中,在50℃下于超声波中振荡10-15h,接着用2倍酸溶液体积的去离子水进行稀释,利用离心机过滤出多壁碳纳米管,并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然后在80℃下真空干燥20-25h,得到的表面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产物;
(2)将上述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加入到树脂基体中,利用离心消泡机进行充分搅拌均匀。添加其他成分,充分搅拌均匀并真空脱泡。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碳纳米管在偶联剂KH560试剂中浸泡20-24小时后,再加入到树脂基体中。所述多壁碳纳米管和混合酸的重量体积比为1:1 。
本发明首先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功能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加入到含有一定稀释剂的环氧树脂基体中,利用离心机进行充分搅拌,进而添加固化剂、促进剂、偶联剂及银粉等组分,进行充分搅拌,确保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充分发挥其优异性能,制备出高导热高韧性的导电胶。其在150℃下固化1h,体积电阻率≤10-4Ω.cm,剪切拉伸强度大于12.0Mpa的导电胶,导热系数大于20W/M℃,适用于对导热导电有较高要求的LED封装场合。
具体实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100mg的多壁碳纳米管置于100ml的70%浓硫酸和70%浓硝酸形成的混合酸中(V浓硫酸:V浓硝酸=3:1),在50℃下于100W超声波中振荡12h,接着用200ml去离子水进行稀释,利用离心机过滤出多壁碳纳米管,并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然后在80℃下真空干燥24h,得到的表面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产物。按以下重量的组分:
双酚F170 16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