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伸罗拉、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9117.0 | 申请日: | 2011-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5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成利;藤田学;森秀茂;一阶朋之;里见真一;池野正行;森田晃弘;秦直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1H4/30 | 分类号: | D01H4/30;D01H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伸 罗拉 装置 以及 纺纱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牵伸装置所具备的牵伸罗拉的形状。
背景技术
纺纱机利用牵伸装置将纤维束(纱条)牵伸(将纤维束拉伸)后,利用纺纱装置对该纤维束加捻而成为细纱。这种牵伸装置具备多个牵伸罗拉,通过由牵伸罗拉将纤维束夹持(夹入)并旋转驱动各牵伸罗拉,从而将该纤维束牵伸。
近几年,由于利用纺纱装置的纺纱高速化,从而牵伸装置所具备的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也变快。若牵伸罗拉的旋转速度变快,则在该牵伸罗拉的表面连带流动的空气的流动(以下,称为伴随气流(associated air current))变大。目前,指出了以下问题,由于该伴随气流,纤维束的纤维被扩散,从而制成的细纱的均匀度(evenness)下降。
日本特开平7-126926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两端大范围切除、将有效罗拉宽度变窄至接近标准的一半的牵伸装置的前上罗拉(牵伸罗拉中的配置于最下游侧的上罗拉)。由此,专利文献1中,即使在前上罗拉高速旋转的情况下纤维束也不会受到伴随气流的影响,飞花(fluff:绒毛)基本上不会从前上罗拉的前方朝向两侧飞散。
日本特开2005-11327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牵伸装置,在构成罗拉对的罗拉间的端部设置有形成空气通路的间隙,该间隙使伴随着罗拉的旋转的伴随气流通过,并且使所述伴随气流成为形成防止壁的气流,其中防止壁阻止被牵伸且送出的纤维束的扩散。
在纤维机械中各部件的尺寸以及形状极其重要,例如牵伸罗拉的微小的形状的不同给纱线质量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是由于构成纤维束的纤维非常细且轻,从而牵伸罗拉近旁的伴随气流的微小的变化会使纤维的扩散状态产生较大变化。由于牵伸罗拉的尺寸以及形状如何设定有多个选择,从而改良公知的牵伸罗拉的尺寸以及形状来提高纱线质量是技术课题之一。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将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变窄至接近标准的一半,没有记载“接近一半”是何种程度,也不清楚正好一半的情况是否包含在内。像这样,虽然在制作牵伸罗拉方面尺寸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记载中也没有明确“接近标准的一半”的有效罗拉宽度是包含何种程度的范围的尺寸。因此,作为想基于专利文献1的记载而制作前上罗拉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只能参考实施例中记载的“切除两端之后的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的尺寸。
专利文献2是着重于台阶部的高度与宽度的发明,关于有效罗拉宽度的重要性没有记载或提示,作为前上罗拉的夹持部的宽度(专利文献1所说的有效罗拉宽度)的一例仅公开为18mm(图7)。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或提示怎样设定有效罗拉宽度的长度才能提高纱线的质量。因此,若作为看了该专利文献2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着重于怎样优化台阶部,而不会有余地来考虑优化有效罗拉宽度。
另一方面,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之间,公知在牵伸装置的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不足18mm的情况下,纤维束的纤维容易从有效罗拉宽度露出,从而纱线的质量不稳定。当然,由于实际上纤维是否从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露出是由于牵伸条件而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若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能够在大部分的条件下防止纤维的露出。即,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的前上罗拉可以被称为通用性高的前上罗拉。因此,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应为18mm以上是最近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常识。具有该技术常识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即使接触了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也只会考虑将前上罗拉的有效罗拉宽度如实施例记载的那样设为18mm即可,而没有想到例如将有效罗拉宽度设为不足18mm的情况。
可是,最近测量仪器发达且纱线质量的测量精度也提高了,其结果是,能够正确地评价牵伸罗拉的形状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在像这样的趋势中,本申请发明人等反复致力于研究的结果是明白了,在具备采用了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的前上罗拉的牵伸装置的纺纱机中,在对粗支(coarse yarn count)的纱线进行纺纱的情况下能够确实得到纱线质量提高的效果,但是在对中支(medium yarn count)、细支(fine yarn count)的纱线进行纺纱的情况下未必会如期望地提高纱线质量。即,通过本申请发明人等的实验提示如下,有效罗拉宽度为18mm以上的前上罗拉对于为了获得比粗支细的纱线(中支或细支的纱线)的纤维束而进行牵伸未必是最优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91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