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姬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8657.7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盛岩;赵磊;李波;张金霞;张红霞;荣艳君;曲文成;王艳霞;蔡王涛;董孝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正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姬菇 培养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真姬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真姬菇是一种木腐菌,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真姬菇的营养主要来自木材,如山毛榉、七叶树等阔叶树。人工栽培时能利用广泛的农林产品的下脚料如木屑、碎木片等。虽然这种效果很好,但配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低,这对真姬菇的生长很不利,生长周期长,个头小,重量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营养丰富、发菌快、综合效益较高,生产出的真姬菇个头大、重量足、生长速度快,适合真姬菇快速生长的真姬菇培养料。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真姬菇培养料的方法。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真姬菇培养料,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各组分混合而成:米糠粕15%~20%,木屑20%~30%,麸皮10%~20%,玉米芯20%~30%,棉籽壳10%~20%,石膏粉0.5%~1%,石灰粉0.5%~1%。
最佳重量配比是:米糠18%,木屑20%,麸皮12%,玉米芯28%,棉籽壳20%,石膏粉1%,石灰粉1%。
真姬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是:
按比例取米糠粕、木屑、麸皮、玉米芯、棉籽壳混合在一起,倒入粉粹机中粉碎成120目左右的颗粒,然后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放入搅拌机中搅拌65分钟,适量补水,至含水量为64~66%,灭菌后63%~65%,灭菌后pH值为5.5~7.5。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米糠粕这一原料,而米糠粕是用膨化浸出法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与原生米糠外型相同,但性能比原生米糠优,经过温热的过程中提高了蛋白的含量,使脂肪酶失去活性,并除去了米糠中的真菌、细菌等不良物质。米糠粕富含较高的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等物质,同时含维生素B、维生素E及钾、氨基酸等营养元素。由于采取了上述配方,制备的真姬菇培养料营养丰富、发菌快、单瓶产高于未使用米糠粕培养料,综合效益较高。配料中所产生的大量有益微生物及颗粒有机肥能满足真姬菇生长发育要求,生产出的真姬菇个头大、重量足、生长速度快,长出的真姬菇营养丰富、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本发明培养料材料易取,配方及制备方法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米糠18%,木屑20%,麸皮12%,玉米芯28%,棉籽壳20%,石膏粉1%,石灰粉1%。
按比例取米糠、木屑、麸皮、玉米芯、棉籽壳混合在一起,倒入粉粹机中粉碎成120目左右的颗粒,然后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放入搅拌机中搅拌65分钟,适量补水,至含水量为64~66%,灭菌后63%~65%,灭菌后pH值为5.5~7.5。
米糠粕是用膨化浸出法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与原生米糠外型相同,但性能比原生米糠优,经过温热的过程中提高了蛋白的含量,使脂肪酶失去活性,并除去了米糠中的真菌、细菌等不良物质。米糠粕富含较高的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等物质,同时含维生素B、维生素E及钾、氨基酸等营养元素。由于采取了上述配方,制备的真姬菇培养料营养丰富、发菌快、单瓶产高于未使用米糠粕培养料,综合效益较高。
使用本发明配制培养料栽培种植真姬菇的实例,如:未使用米糠粕培养料栽培的500瓶真姬菇产量为70.0kg,利用本发明配制的培养料栽培的500瓶真姬菇产量为80.0kg,因此,本发明的配方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实施例二:
米糠20%,木屑28%,麸皮16.5%,玉米芯24%,棉籽壳10%,石膏粉0.5%,石灰粉1%。
按比例取米糠、木屑、麸皮、玉米芯、棉籽壳混合在一起,倒入粉粹机中粉碎成120目左右的颗粒,然后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放入搅拌机中搅拌65分钟,适量补水,至含水量为64~66%,灭菌后63%~65%,灭菌后pH值为5.5~7.5。其它与实例一基本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总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启示出发,所想到的其它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正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正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8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