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帽蕊木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和在制备保肝护肝药物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2947.0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2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康文艺;巩芳;尹震花;李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74 | 分类号: | A61K36/74;A61P1/16;A61K127/00;A61K1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75004***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帽蕊木 有效 部位 及其 提取 方法 制备 保肝护肝 药物 方面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及其提取方法,该帽蕊木有效部位具有保肝护肝作用。
背景技术
肝损伤是多种因素如毒物(CCl4、AP、IC)的中间产物与大分子物质共价结合、缺氧、脂质过氧化、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和内毒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作用。肝损伤引发的肝脏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更为严重的是其引发的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脑病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健康。很多因素都可引起肝损伤。体内模型特别是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些方面与人慢性肝病较为相似。腹腔注射CCl4植物油溶液是目前常用的肝炎模型。CCl4引起肝损伤的机制是CCl4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激活下生成自由基CCI3·及Cl·,这些自由基可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也可攻击膜下不饱和脂质,引起脂质过氧化,从而使肝细胞损伤,细胞质内GPT、GOT渗入血液,表现为血清中GPT、GOT活性升高。SOD活性及MDA含量常可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间接反映机体组织、细胞损伤的程度。通过检测小鼠肝匀浆中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可反映出药物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因此,以血清GPT、GOT、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作为指标来探讨药物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目前,肝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虽然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西药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且疗效并不确切。其次,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在抗菌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抗氧化、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有效,进一步显示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合理性,突显了中药在治疗肝损伤,尤其是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方面的良好前景。
帽蕊木(Mit ragyna rotund folia Kuntze ) 为茜草科帽蕊木属(M itragyna L. )植物。本属植物约有10种,非洲分布4种,亚洲分布6种,大多位于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和老挝等国家。我国仅有1种,产于云南南部海拔1000m处的密林中。该属的植物民间用途广泛,可用于发热、疝气、肌肉疼痛的治疗,抗疟,并可驱虫。帽蕊木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类生物碱成分上,药理研究也相当明确,主要为抗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抗菌活性。文献研究表明,帽蕊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于帽蕊木提取物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该有效部位具有保肝护肝作用,可用来制备保护急性肝损伤的药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帽蕊木有效部位,其选自帽蕊木茎皮和/或叶用丙酮水溶液提取后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位;该有效部位经下述方法提取获得:取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进行浸提,浸提液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分散于蒸馏水中,然后依次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液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帽蕊木茎皮和叶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其中,正丁醇部位为有效部位。
所述帽蕊木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取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进行浸提,浸提液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分散于蒸馏水中,然后依次用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以各萃取三次为宜);萃取液挥干溶剂(如萃取液可通过真空减压干燥的方法来挥干溶剂)后即分别得到帽蕊木茎皮和叶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其中,正丁醇部位为有效部位。
具体的,干燥的帽蕊木茎皮和叶粉碎后,分别用体积比为7:3的丙酮水溶液在室温下浸泡2-4次,每次7天,合并所得浸提液并浓缩成浸膏。
所述帽蕊木有效部位在制备保肝护肝药物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具有保护急性肝损伤药物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29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眼科疾病治疗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瓶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