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20280.0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何耀民;许日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H05B33/22 | 分类号: | H05B3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反射层 平面 光源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照明的平面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现有的平面光源,所投射出的光源场形为朗伯光源(Lambertian),属于平面均匀发光模式。平面光源所射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大,容易造成发光效率不佳以及中心发光强度偏低的缺点,当应用于照明装置,例如车尾灯时,需要采用很多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组成平面光源,才能达到法规对于照明亮度的要求,但如此会大幅增加平面光源的制造成本。
有些平面光源上会增设一增亮膜来汇聚光线,使光线集中并修饰光型,但是其增亮膜所能达到聚光的效果有限,仍有待改善。
因此,现有技术的使用平面光源的照明装置存有发光效率不佳、中心发光强度偏低及增加制造成本的缺点,实有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使用平面光源的照明装置有关于发光效率不佳、中心发光强度偏低及增加制造成本的不足与限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其反射层固设于平面光源及增亮膜之间,反射层呈纵横交错状并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纵向反射条及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反射条,增亮膜的出射面设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自由曲面区,自由曲面区呈凸弧状,于自由曲面区邻接处形成多个纵线及多个横线,多个纵线分别与多个纵向反射条对齐,多个横线分别与多个横向反射条对齐;因此,利用反射层确保光线皆被射往自由曲面区的中间位置,能够有效地将光线聚焦、提升发光效率、增加中心发光强度并减少平面光源的OLED使用颗数,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及平面光源的面积,实用性极佳。
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包括:
一平面光源,其设有一发光面;
一反射层,其抵靠于该发光面,该反射层呈纵横交错状并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纵向反射条及多个相互平行的横向反射条;以及
一增亮膜,其能够透光并设有一与该反射层固设且呈平坦状的结合面及一相背于该结合面的出射面,该出射面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列的自由曲面区,各自由曲面区呈凸弧状,于该多个自由曲面区邻接处形成多个纵线及多个横线,该多个纵线分别与该多个纵向反射条对齐,该多个横线分别与该多个横向反射条对齐。
所述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各纵向反射条与各横向反射条垂直。
所述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各横向反射条的宽度等于各纵向反射条的宽度。
所述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其中于该多个横向反射条之间间隔形成多个空隙,各空隙的宽度为各自由曲面区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该反射层以镀膜方式结合于该结合面。
所述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该增亮膜由透明树脂制成。
所述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该增亮膜呈可弯折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有效地将光线聚焦:本发明利用反射层确保光线皆被射往自由曲面区的中间位置,能够有效地将光线聚焦、提升发光效率、增加中心发光强度并减少平面光源的OLED使用颗数,进而降低制造成本及平面光源的面积,实用性极佳。
2、组装方便:本发明并非改变现有技术平面光源的内部结构,而是在预先在增亮膜镀上反射层,再将镀好的增亮膜黏贴于平面光源。镀上反射层的增亮膜容易制造,平面光源与反射层并没有对齐定位的问题,所以本发明组装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增亮膜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反射层反射时的光路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视角-发光强度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发光强度分布图。
图8是现有技术平面光源照明装置的发光强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反射层的平面光源发光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由下而上包括:一平面光源10、一反射层20及一增亮膜30等组件,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未经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0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