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螺旋波纹板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9305.5 | 申请日: | 201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植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植仁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B23P1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螺旋 波纹 板式 换热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基板为波纹板,两流体都走螺旋道,具有并联的多通道。
背景技术
从1930年在瑞典诞生了第一个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专利起,到现在前后共发展了多种型号。我国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目前的主导产品为I、II、III型三种型式和由申请人发明的螺旋板壳式换热器(ZL03131883.5)和(ZL200510041521.2)。
传统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1).传热效率高,在较低的雷诺数时,即可出现湍流,水-水换热时传热系数可达3000W/m2°k;
(2).可以很方便的改变两流道的宽度,使两流都处在最佳流速下流动;
(3).不易垢塞;垢的形成速度约为管壳式的1/10;
(4).温差应力小,当冷热两流体温差达200℃时,仍无需膨胀另部件;
(5)为纯逆流换热,端部温差可小到3℃左右,可充分利用低温热源;
(6).紧凑性好,可比管壳式大3倍。
传统的螺旋板式换热器有以下缺陷:流道为单通道,流道截面积不大,因而处理量很小;要将大量定距柱焊在基板上,两侧的封条和基板采用手工电弧焊,工效极低,又难于保证质量;基板为平板,搅流弱,传热效率低;基板厚度一般大于2mm,耗材量大。
中国专利ZL00261909.1公开了一种钛材四通道螺旋板式换热器。一个流体走螺旋道,另一流体走轴向直道,所用的基板仍是平板,和传统的螺旋板式换热器一样有以下缺陷:将大量定距柱焊在基板上,两侧的封条和基板采用手工电弧焊,工效极低,又难于保证质量;基板为平板,搅流弱,传热效率低;基板厚度一般大于2mm,耗材量大。
美国专利US4089370A公开了一种螺波纹板式换热器,它是由两块波纹板相互交叉,在卷床上卷制互不相通的螺旋道,依靠中间隔板和封条,使两流体都呈轴向流而不是螺旋流,中间隔板和封条与基板间必须采用电弧焊。两流体的进出口设置在换热器的两端部。
欧洲专利EP1295077B1公开了一种螺旋定距泡式换热器,它是由两块冲压多个顶部为平面的定距泡的基板相互交叉,在卷床上卷制互不相通的螺旋道,使定距泡的平顶紧密接触,两流体都走螺旋道,但是,这种结构实施时的困难在于:很难保证两块基板的定距泡的平顶都能紧密接触。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器,由许多波纹形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间隔,通过橡胶垫片压紧组成的可拆卸的换热设备。板片组装时,两组交替排列,板与板之间用橡胶密封板条固定好,其作用是防止流体泄漏并使两板之间形成狭窄的网形流道,两流体在其中贯流流动,换热板片压成各种波纹形,以增加换热板片面积和刚性,并能使流体在低流速下形成湍流,以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板上的四个角孔,形成了流体的分配管和泄集管,两种换热介质分别流入各自流道,形成逆流、并流和错流通过每个板片进行热量的交换。
其优点:(1)体积小,占地面积少;(2)板间距小,传热效率高;(3)组装灵活;(4)基板的厚度可小于1mm,金属消耗量低。
其缺点:(1)不是纯逆流换热,在对角角孔处有流通死角;(2)密封周边较长,容易泄漏:(3)使用温度只能低于150℃,承受压差较小,处理量较小;(4)一旦发现板片泄漏或结垢必须拆开清洗,重新组装时,要更换橡胶密封板条,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不增大流道宽(流道越宽,传热系数越小)的条件下增加单台换热器的处理量;废弃定距柱,改进封条焊接工艺,提高工效以降低加工成本;减薄基板厚度以降低材料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措施是:1.将传统的双通道螺旋板式换热器改为多通道;2.将传统的平基板改为波纹板;3.将传统的封条电弧焊接改为粘结焊或浇铸焊。
附图说明
应说明,所述附图和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本发明后,如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都属于等价的改动或修改,同样包括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植仁,未经吴植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9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