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变体翼梢小翼的机翼及其工作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7666.6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7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白亚磊;刘卫东;朱华;明晓;赵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42 | 分类号: | B64C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变体 翼梢 机翼 及其 工作 方式 | ||
1.一种安装变体翼梢小翼的机翼,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翼框架、翼梢小翼框架、安装于主机翼框架和翼梢小翼框架之间的小翼倾斜角改变机构,还包括小翼旋转梁(11)、安装于翼梢小翼框架和小翼旋转梁(11)之间的后掠角改变机构;
上述主机翼框架由主机翼翼肋(1)与主机翼梁架(15)固连形成;
上述翼梢小翼框架由第一小翼翼肋(5)、第二小翼翼肋(8)、以及安装于两个小翼翼肋之间的高度滑动套筒组件和第一螺纹转轴套筒及电机组件组成;其中高度滑动套筒组件由高度滑动支架(6)和高度支架套筒(7)组成,高度滑动支架(6)一端与第一小翼翼肋(5)固定,另一端伸入高度支架套筒(7)的一端,高度支架套筒(7)的另一端与第二小翼翼肋(8)固定;上述第一螺纹转轴套筒及电机组件由第一旋转型超声电机(16)、第一螺纹旋转轴(10)和第一螺纹套筒(9)组成,第一旋转型超声电机(16)安装于第一小翼翼肋(5)上,其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旋转轴(10)的一端相连,第一螺纹旋转轴(10)的另一端伸入第一螺纹套筒(9)的一端并与其配合,第一螺纹套筒(9)的另一端与第二小翼翼肋(8)固定;
上述小翼倾斜角改变机构由以下方式组成:主机翼框架设有一对电机安装支架(2),翼梢小翼框架设有一对变体小翼倾斜角支架(4),一对旋转型超声电机(3)分别安装于上述电机安装支架上,且输出轴连接变体小翼倾斜角支架(4);
上述小翼旋转梁(11)通过铰接方式安装于上述第二小翼翼肋(8)上;
上述后掠角改变机构由以下方式组成:第二小翼翼肋(8)和小翼旋转梁(11)之间还安装有第二螺纹转轴套筒及电机组件;该第二螺纹转轴套筒及电机组件由第二旋转型超声电机(14)、第二螺纹旋转轴(13)和第二螺纹套筒(12)组成,第二旋转型超声电机(14)安装于第二小翼翼肋(8)上,其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旋转轴(13)的一端相连,第二螺纹旋转轴(13)的另一端伸入第二螺纹套筒(12)的一端并与其配合,第二螺纹套筒(12)的另一端与小翼旋转梁(11)通过滑动副和转动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装变体翼梢小翼的机翼及其工作方式,其特征在于:
在起飞阶段,通过运行第一旋转型超声电机(16)带动第一螺纹旋转轴(10)在第一螺纹套筒(9)中旋转,使得第一螺纹旋转轴(10)和第一螺纹套筒(9)的总长度伸长,增加翼梢小翼的高度至翼展0.08—0.2倍;通过运行第二旋转型超声电机(14)带动第二螺纹旋转轴(13)在第二螺纹套筒(12)中旋转,使得第二螺纹旋转轴(13)和第二螺纹套筒(12)的总长度伸长,进而带动小翼旋转梁(11)绕铰接点向外旋转,增加翼梢小翼的后掠角45°—60°;通过运行旋转型超声电机(3),使变体小翼倾斜角支架(4)绕固定轴向下旋转,增加翼梢小翼的倾斜角至90°,即翼梢小翼和机翼在一个平面内;
在巡航阶段,通过运行第一旋转型超声电机(16)带动第一螺纹旋转轴(10)在第一螺纹套筒(9)中旋转,使得第一螺纹旋转轴(10)和第一螺纹套筒(9)的总长度缩短,减小翼梢小翼的高度至翼展的0.05—0.1倍;通过运行第二旋转型超声电机(14)带动第二螺纹旋转轴(13)在第二螺纹套筒(12)中旋转,使得第二螺纹旋转轴(13)和第二螺纹套筒(12)的总长度缩短,进而带动小翼旋转梁(11)绕铰接点向内旋转,减小翼梢小翼的后掠角至35°—45°;通过运行旋转型超声电机(3),使变体小翼倾斜角支架(4)绕固定轴向上旋转,减小翼梢小翼的倾斜角至30°—40°;
在降落阶段,通过运行第一旋转型超声电机(16)带动第一螺纹旋转轴(10)在第一螺纹套筒(9)中旋转,使得第一螺纹旋转轴(10)和第一螺纹套筒(9)的总长度伸长,增加翼梢小翼的高度至翼展0.08—0.2倍;通过运行第二旋转型超声电机(14)带动第二螺纹旋转轴(13)在第二螺纹套筒(12)中旋转,使得第二螺纹旋转轴(13)和第二螺纹套筒(12)的总长度伸长,进而带动小翼旋转梁(11)绕铰接点向外旋转,增加翼梢小翼的后掠角至45°—60°;通过运行旋转型超声电机(3),使变体小翼倾斜角支架(4)绕固定轴向下旋转,增加翼梢小翼的倾斜角至90°,即恢复翼梢小翼和机翼在一个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66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浆纱机蒸汽回收系统
- 下一篇:带高度调节装置的织布机综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