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终端以及一种智能终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15035.0 | 申请日: | 2011-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2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袁潮;姜微;张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0 | 分类号: | H04W12/00;H04W8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10003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终端 以及 中的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终端以及一种智能终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3G牌照的发放,移动网络可提供的网络资源不断增加,传统的非智能终端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用户开始转向功能更为强大的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对智能终端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的接入等。所述终端通常为手机。
但是,智能手机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图1为现有智能手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应用处理器(AP,Application Processor)可以通过客户识别卡(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接口、存储卡接口、多媒体卡接口以及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等分别访问SIM卡、存储卡、安全数字记忆卡(SD,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和SDRAM等,这样,当用户访问互联网(Internet)时,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病毒程序来读取用户SIM卡等内存储的个人信息,如通讯录和短信等,从而降低了智能手机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以及一种智能终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高智能终端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AP选择模块、AP1和AP2;
所述AP选择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任一待处理数据时,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需要由所述AP1进行处理还是由所述AP2进行处理,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发送给所述AP1或所述AP2。
一种智能终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预先在所述智能终端中设置两个应用处理器AP,分别为AP1和AP2;当接收到任一待处理数据时,该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待处理数据需要由所述AP1进行处理还是由所述AP2进行处理,并根据确定结果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发送给所述AP1或所述AP2。
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智能终端中设置AP1和AP2共两个AP,这样,对于重要数据,如与用户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则可交由AP1来处理,而对于可能会对上述重要数据的安全构成威胁的数据,则可交由AP2来处理,从而提高了智能终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智能手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终端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终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终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智能终端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一种改进后的智能终端以及一种基于该改进后的智能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硬件上隔离的方式来提高智能终端的安全性。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智能终端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AP选择模块、AP1和AP2。
通常,AP2不能访问AP1,即AP1中处理的数据的安全级别高于AP2中处理的数据的安全级别。
其中,AP选择模块,用于当接收到任一待处理数据时,确定该待处理数据需要由AP1进行处理还是由AP2进行处理,并根据确定结果将待处理数据发送给AP1或AP2,即如果需要由AP1进行处理,则发送给AP1,如果需要由AP2进行处理,则发送给AP2。
如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图2所示智能终端中还会进一步包括一个无线模块,下行方向,无线模块接收到一待处理数据后,将其发送给AP选择模块,AP选择模块选择AP1或AP2来对该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上行方向,当用户产生一待处理数据后,AP选择模块选择AP1或AP2来对该待处理数据进行处理,AP1或AP2完成处理后,通过无线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50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棉袜
- 下一篇:信息误发后的删除方法及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