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9111.7 | 申请日: | 201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29 | 分类号: | G02F1/29;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尤指一种利用耦合效应来简化驱动方式的液晶透镜。
背景技术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的原理是使观看者的左眼与右眼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而左眼与右眼接收到的影像会经由大脑分析并重迭而使观看者感知到影像画面的层次感及深度,进而产生立体感。
一般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大致上可分为需配戴特殊眼镜与不需配戴特殊眼镜这两大类,其中不需配戴特殊眼镜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又称裸眼式立体显示技术。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裸眼式立体显示技术包括屏障式(Parallax Barrier Type)立体显示技术与透镜式(Lenticular Lens Type)立体显示技术。其显示原理分别是利用于一般显示器前加设置复数个屏障或透镜装置,使得显示器上各相邻的像素所呈现出的不同的显示画面得以透过屏障或透镜分别传送到观看者的左眼及右眼以产生立体显示效果。
习知的液晶透镜即是利用电场强弱的分布来控制液晶分子于各区域排列的状况,达到类似于透镜般的排列结构。为了达到良好的透镜效果,一般需在各透镜单元中设计多个电场大小不同且变化趋于连续的区域,以使其驱动的液晶层所呈现的折射率分布能更加理想。然而,在此状况下,对于形成各电场的各电极需分别给予不同的讯号驱动,造成驱动方式过于复杂,也连带地使相关组件例如驱动IC的数目需求或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其中仅对部分电极输入讯号,而使其余电极藉由耦合效应获得讯号分布而形成各透镜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透镜,包括复数个透镜单元。各透镜单元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层、一对第一外侧电极以及一对第一内侧浮置(floating)电极。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外侧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且位于透镜单元两侧的边缘。第一内侧浮置电极设置于第一外侧电极之间。在一驱动模式下,第一外侧电极具有一第一电极讯号,第一内侧浮置电极受第一电极讯号产生的耦合效应而具有一第二电极讯号。
本发明的液晶透镜是利用各电极结构的设计,使得可仅对部分电极输入讯号,而使其它电极可藉由耦合效应而获得讯号,并藉由各讯号的分布状况来形成透镜单元。由于不需各别驱动各个电极,故可简化液晶透镜的驱动方式,进而达到组件简化以及成本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与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示意图。
图7与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之液晶透镜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显示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00—液晶透镜,110—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31—第一外侧电极,132—第一内侧浮置电极,133—第二内侧浮置电极,141—第一介电层,142—第二介电层,150—液晶层,160—共通电极,190—透镜单元,200—液晶透镜,243—第三介电层,244—第四介电层,261—第二外侧电极,262—第三内侧浮置电极,263—第四内侧浮置电极,290—透镜单元,301—液晶透镜,302—液晶透镜,331—第一外侧电极,332—第一内侧浮置电极,333—第二内侧浮置电极,340—介电层,340H—接触孔洞,370—导电图案,371—导电图案,372—导电图案,391—透镜单元,392—透镜单元,900—显示装置,901—显示面板,902—液晶透镜,903—偏光片,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lc—液晶电容,D—输入讯号,D’—输入讯号,R1—透镜显示区,R2—周边区,S1—讯号源,S2—讯号源,S3—讯号源,V1—第一电极讯号,V2—第二电极讯号,V3—第三电极讯号,V4—第四电极讯号,V5—第五电极讯号,V6—第六电极讯号,Vcom—共通讯号,Z—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91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粘贴式物联仿生按钮器
- 下一篇:液晶用取向膜曝光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