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热疲劳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4436.6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柯跃前;张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王美花 |
地址: | 362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疲劳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机,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材料的热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热疲劳是金属材料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热疲劳是指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其结果是在材料内部因变形受限制产生热应力,当温度反复变化时,此热应力也反复变化,从而使材料受到损伤。因此,若金属材料用于制作对温度起伏变化条件下工作的零件时,必须考虑材料的热疲劳性能指标。
金属的热疲劳试验是一种定性的试验,其试验方式一般是将金属材料快速加热达到试验上限温度后,再用压缩空气或空气加水急速冷却至下限温度。现有的金属热疲劳试验方法主要有二种,一种在将金属材料放在炉中加热后取出直接放在水中冷却,这种方法人为因素较多,难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另一种是采用热疲劳试验机,虽热疲劳试验机实现了机械化控制,人为因素较少,可保证试验的准确性,然而,现有热疲劳试验机的体积较大,造价较高,不适宜小金属试样的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造价低,适宜小金属试样试验的简易热疲劳试验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简易热疲劳试验机,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该加热系统设于该冷却系统的上方;上述支架上设有供金属小试样放置的,并处于上述冷却系统下方的放置平台,及控制该放置平台可上下升降至上述加热系统和上 述冷却系统内的升降控制机构,上述升降控制机构包括齿条、齿轮、步进电机及控制步进电机工作的控制电路机构,上述齿轮固定在上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上述齿条以可上下升降的方式活动立设于上述支架上,上述齿轮与上述齿条的下端相啮合,上述放置平台固定在上述齿条的上端。
上述冷却系统包括两两相对设置的喷淋系统,两喷淋系统间形成有供上述放置平台穿过的冷却通道,两上述喷淋系统位于上述冷却通道处分别设有喷淋头,且两喷淋头相对设置。
上述加热系统包括电阻丝和供上述放置平台处于其内的加热炉,上述加热炉立设于上述机架上,并处于上述冷却系统的上方,上述加热炉上开设有供上述放置平台伸入上述加热炉内的开口,此开口与上述冷却系统的冷却通道相对应设置,上述电阻丝环绕设于上述加热炉内,并处于上述加热炉的外侧壁与内侧壁之间。
上述支架上设有向上述冷却系统方向延伸的条形槽,此条形槽与上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设置,上述齿条活动嵌设于上述条形槽内,上述条形槽上开设有供上述齿条的齿牙裸露出的窗口,上述齿轮处于此窗口内。
上述控制电路机构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显示电路,上述控制电路与上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上述驱动电路和上述显示电路分别与上述单片机的输出端连接,上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上述步进电机驱动连接。
上述单片机为89C51单片机。
上述电路控制机构设于控制箱内,上述控制电路为键盘控制电路,该键盘控制电路包括电机转速控制电路、加热时间控制电路和冷却时间控制电路,上述控制箱上设有与上述显示电路连接的显示屏, 与上述电机转速控制电路连接的电机转速控制键,与上述加热时间控制电路连接的加热时间控制键,及与上述冷却时间控制电路的冷却时间控制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热疲劳试验机.使用时,可将金属小试样放置在放置平台上,然后通过升降控制机构控制放置平台向上提升至加热系统内加热,加热一定的时间后,升降控制机构再控制放置平台向下降落至冷却系统内冷却,冷却一定的时间后,再通过升降控制机构将放置平台向上提升至加热系统内加热,如此反复加热冷却,进而考核金属小试样的热疲劳性能。本发明的一种简易热疲劳试验机,适宜金属小试样试验,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中:
放置平台 1 冷却系统 2
左喷淋系统 21 喷淋头 211
右喷淋系统 22 喷淋头 221
冷却通道 23 加热系统 3
电阻丝 31 加热炉 32
上开口 321 下开口 3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未经泉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4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