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8617.2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9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郁鹏忠;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H3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43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性喉罩 通气 装置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包括罩囊、连接件、通气导管、接头、充气管、指示球囊和气阀,连接件与罩囊匹配并粘接,通气导管的一端插入连接件并与罩囊连通,另一端与接头粘接;充气管的一端与罩囊的后端装配粘合并连通,另一端与指示球囊的下端装配粘合并连通,指示球囊通过充气管与罩囊贯通,气阀安装在指示球囊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导管内设置有不锈钢加强导丝,不锈钢加强导丝为螺旋圈绕状,嵌装在通气导管的管壁内,并通过特殊浸渍工艺制成;所述的通气导管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室温RTV胶粘接,通气导管与接头之间通过特种胶水及配合剂粘接;所述罩囊、连接件和通气导管的原材料为混合硅胶材质,混合硅胶材质包括纳米银和液体硅胶。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种胶水为特种粘合胶水731D,配合剂为胶水配合剂POP,接头上涂有特种粘合胶水731D,通气导管的内壁涂有胶水配合剂POP,接头插入通气导管内紧固粘接。
3.一种权利要求 1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硅胶材质在封闭装置中制作,封闭装置包括真空罐、真空泵、搅拌容器、搅拌机、输胶管路、抽真空管路、下料管路和储料容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通过抽真空管路连接,真空罐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下料管路连接,真空罐与搅拌容器之间通过输胶管路连接,搅拌容器位于真空罐的上方;输胶管路、抽真空管路和下料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搅拌机安装在搅拌容器上,抽真空管路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的纳米银和液体硅胶在封闭装置中混合,通过配料、混料、搅拌、输料、抽真空和下料等工艺,制成混合硅胶材质,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 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按液体硅胶:纳米银=200:1的重量比,将称重后的液体硅胶和纳米银全部加入至搅拌容器内;开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约500转/分、时间约为10分钟,直至纳米银与液体硅胶充分混合均匀为止,混合后的混合硅胶材质目测不得有粉末、粒子、银丝印及异色;
(2) 关闭下料管路上的阀门,开启抽真空管路和输胶管路上的阀门,关闭排气阀,开启真空泵,混合硅胶材质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真空罐内至流尽为止;
(3) 待混合硅胶材质全部流入真空罐后,关闭输胶管路上的阀门,继续运行真空泵约60~120分钟,抽取混合硅胶材质内留存的空气,抽真空完成后,关闭真空泵,关闭抽真空管路上的阀门;
(4) 打开下料管路上的阀门,打开排气阀,将已抽真空后的混合硅胶材质导入至储料容器内,混合硅胶材质制作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囊和连接件采用液体机注射的方式制作,将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到液体注射机的专用料筒内且安装就位,开动液体注射机进行注射作业,制作成罩囊和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抗菌性喉罩通气道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导管,通过特制的不锈钢浸渍芯棒,运用特定的浸渍工艺技术制成;在室温18~28℃、相对湿度在40~70%的环境条件下,该浸渍工艺通过液流循环装置、电热恒温烘箱和工装板等设备工装完成,所述的液流循环装置包括一个出料桶、一个储料容器和一个收料桶,出料桶和收料桶位于储料容器的两侧并与储料容器之间通过输液管连接,出料桶和储料容器内注满混合硅胶材质;所述的不锈钢浸渍芯棒为柱体,包括棒体和棒座,两者为一体,棒座的横截面积大于棒体;所述的工装板上开有与棒体尺寸互相匹配的孔眼,浸渍工艺流程为:
(1) 用清洁布擦净不锈钢浸渍芯棒,在棒体的表面涂覆硅油一层,并将棒体插入工装板上的孔眼中直至棒座与工装板接触,垂直悬挂;
(2) 将装有不锈钢浸渍芯棒的工装板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加热,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一次浸渍固化,固化时间5秒钟,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此时棒体外围已形成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的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一次烘燥硫化;
(3) 第一次烘燥硫化结束后,取出带有第一层管状形胶体的不锈钢浸渍芯棒,冷却5分钟后,将不锈钢加强导丝套于不锈钢浸渍芯棒上,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加热,取出后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二次浸渍固化,固化时间5秒钟,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二层管状形胶体,这层管状形胶体包裹住不锈钢加强导丝,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二次烘燥硫化;
(4) 第二次烘燥硫化结束后,取出随即将其置入储料容器中进行第三次浸渍固化,固化时间5秒钟,取出不锈钢浸渍芯棒,此时不锈钢浸渍芯棒外围已形成第三层管状形胶体,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放入电热恒温烘箱内进行第三次烘燥硫化;
(5) 第三次烘燥硫化完成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然后将不锈钢浸渍芯棒与带有不锈钢加强导丝的管状形胶体分离,并将管状形胶体放于圆弧半径在(140±20)mm的定型工装上,放入设置温度为170℃的烘箱内作定型固化,烘燥硫化90~120分钟后取出,此时带有不锈钢加强导丝的通气导管制成;
上述步骤中,当储料容器内的混合硅胶材质不足时,将出料桶内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储料容器中,保证储料容器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满,多余的混合硅胶材质则流入收料桶中;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过多时,将收料桶中的混合硅胶材质注入出料桶中,如此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海盐康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86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