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4699.3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韬;马军;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6 | 分类号: | H01B13/26;H01B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2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z 铜丝 屏蔽 压电 金属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尤其涉及一种“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相铜丝屏蔽采用绞合疏绕的型式,当采用绞合疏绕时,铜丝层对内层的线芯有较大的一个扎紧力,在电缆运行后因内层线芯的膨胀,相对来说铜丝对线芯的扎紧力更大,长期下去这种扎紧力会影响半导电层厚度的变化,甚至伤害到绝缘,对电缆的寿命影响很大。研究一种有效解决中压电缆铜丝屏蔽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设计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的金属屏蔽层编织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缆运行后因内层线芯的膨胀,相对来说铜丝对线芯的扎紧力更大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此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在电缆运行后受热内层线芯的膨胀时,能有效避免了由于铜丝屏蔽层电缆扎紧力增加而导致的电缆损害隐患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所述电力电缆包括导体单元、绝缘层、由若干根金属丝组成的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层;
所述金属屏蔽层的绞合节距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
在所述电力电缆按一定速度向前运动时,所述绞合节距的前半段形成工艺为,所述若干根金属丝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角度,从而将此若干根金属丝沿顺时针方向绕包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然后再固定此前半段的末端;
在所述电力电缆按一定速度向前运动时,所述绞合节距的后半段形成工艺为,所述若干根金属丝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角度,从而将此若干根金属丝沿逆时针方向绕包于所述绝缘层表面,然后再固定此后半段的末端;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为约为270°。
2、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丝为电工用软铜丝或镀锡软铜丝。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用于电力电缆的金属屏蔽层编织方法在电缆受热膨胀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单向铜丝屏蔽或编织铜丝屏蔽对电缆绝缘线芯有扎紧力,从而对电缆造成损害隐患的问题;而本发明其电缆的弯曲性能更好,且对线芯的扎紧力更远远小于铜丝单向绞合的扎紧力,并且可适当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因铜丝屏蔽的扎紧力大而损伤电缆的隐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示意图一;
附图2为本发明“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示意图二。
以上附图中:1、导体单元;2、绝缘层;3、金属屏蔽层;4、外护套层;5、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
所述电力电缆包括导体单元1、绝缘层2、由若干根金属丝5组成的金属屏蔽层和外护套层4;所述金属屏蔽层3的绞合节距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
在所述电力电缆按一定速度向前运动时,所述绞合节距的前半段形成工艺为,所述若干根金属丝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角度,从而将此若干根金属丝5沿顺时针方向绕包于所述绝缘层2表面,然后再固定此前半段的末端;
在所述电力电缆按一定速度向前运动时,所述绞合节距的后半段形成工艺为,所述若干根金属丝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角度,从而将此若干根金属丝5沿逆时针方向绕包于所述绝缘层2表面,然后再固定此后半段的末端;所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相等。
上述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均为约为270°。
上述金属丝5为电工用软铜丝或镀锡软铜丝。
采用上述“SZ”型铜丝屏蔽中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制造方法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单向铜丝屏蔽或编织铜丝屏蔽对电缆绝缘线芯有扎紧力,从而对电缆造成损害隐患的问题;而本发明其电缆的弯曲性能更好,且对线芯的扎紧力更远远小于铜丝单向绞合的扎紧力,并且可适当进行调整,基本消除了因铜丝屏蔽的扎紧力大而损伤电缆的隐患。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电容器用电介质树脂组合物和薄膜电容器
- 下一篇:导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