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度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4500.7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元树;儿岛孝志;堀恒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1K1/12 | 分类号: | G01K1/12;G01K7/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珊;刘兴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度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其设有热传感器、具有穿孔的绝缘管、和插入穿孔中的热传感器的信号线。
背景技术
一种用于测量车辆排放气体等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是公知的,如图10所示,其设有诸如热敏电阻等的热传感器93和鞘针90(参见JP2000-162051)。
鞘针90设有金属制成的筒状部件92、填充在筒状部件92内的粉状绝缘体94、和与热传感器93连接的一对信号线95。这对信号线95由绝缘体94支撑它的位置并保持它的绝缘性能。
当制造鞘针90时,执行所谓的变薄拉伸工艺。
即,准备一种具有比处理过的筒状部件92更大外直径和在轴向方向更短长度的筒状部件,该对信号线95穿过筒状部件,并且由MgO等组成的粉状绝缘体94充填在筒状部件中。
然后,执行对筒状部件的外直径的变薄工艺和对筒状部件轴向长度的拉伸工艺。
绝缘体94通过使绝缘体94紧密在筒状部件92中的变薄拉伸防止从筒状部件92脱落。
另一方面,肋部件98围绕鞘针90布置,并且外筒900固定到肋部件98。
鞘针90的后端部分90a插入外筒900。
橡胶制成的衬套99布置在外筒900的后端905中。
涂有绝缘膜960的引线96与信号线95连接并在衬套99内穿过。
此外,为了衬套99和引线96不滑出,对外筒900的后端905执行锻造工艺。
温度传感器91布置在车辆(未示出)的排气管97中。
在排气管97中流动的排放气体g(被测量体)的温度利用热传感器93测量,并用于控制发动机等。
但是,因为当制造鞘针90时要求变薄拉伸工艺,所以传统的温度传感器91具有制造成本昂贵的问题。
此外,由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91已在鞘针90中使用粉状陶瓷作为绝缘体94,所以存在容易吸湿的问题。
如果绝缘体84吸收湿气,则很难保证该对信号线95之间的绝缘性能。
如果绝缘性能降低,在该对信号线95之间流动电流,从而造成不能输出精确检测电压的问题。
另外,因为绝缘体94无间隙地填充在筒状部件92中,所以传统温度传感器91具有热量容易地从绝缘体94传导到筒状部件92的问题。
因此,热传感器93的热量从绝缘体94传导到筒状部件92,然后按照此顺序传导到肋部件98和排气管97,并且热量被辐射到筒状部件的周围或排气管之外,造成热传感器93的温度容易地下降。
结果,热传感器93的温度和排放气体g的温度需要长时间来变为相等。
因此,当排放气体g的温度改变时,很难在它改变之后快速检测温度。
即,造成对排放气体g的温度改变的弱响应的问题。
此外,当热量易于从绝缘体94传导到筒状部件92时,排放气体的温度容易传导到绝缘体94。由于热量通过绝缘体94传导到温度传感器的上部,所以布置在排气管97之外的部件诸如衬套99和引线96的温度容易提高。
因此,必须使用高耐热部件,这提高了温度传感器91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所阐述的问题已被做出,并且作为它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减少制造成本、容易保证信号线的绝缘性能和对被测量体的温度改变良好响应的温度传感器。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温度传感器中,温度传感器包括其末端封闭的筒状部件、布置在筒状部件中的热传感器、布置在筒状部件中由陶瓷烧结体制成的具有一对在筒状部件的轴向方向穿透的穿孔的绝缘管、和一对与热传感器连接并穿过绝缘管的穿孔的信号线。
至少在绝缘管的轴向方向的一部分区间中,在筒状部件的内周表面和绝缘管的圆周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在与筒状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之下支撑绝缘管的支撑构件布置在筒状部件中。
在本发明中,不使用粉状陶瓷,而使用由陶瓷烧结体制成的绝缘管用于保证该对信号线之间的电绝缘。
信号线穿过布置在绝缘管中的穿孔。
由于绝缘管由陶瓷烧结体制成,如果使用上述结构绝缘管将很难吸收湿气,并且该对信号线之间的绝缘性能将很难下降。
此外,由于在本发明中不存在像以前执行变薄拉伸工艺的需要,所以温度传感器的制造成本能够降低。
此外,至少在绝缘管的轴向方向的一部分区间中,在本发明中间隙形成在筒状部件的内周表面和绝缘管的圆周表面之间。
由于根据上述,间隙形成在筒状部件和绝缘管之间,所以热量很难从绝缘管传导到筒状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型磁传感器
- 下一篇: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