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酮液相加氢制备异丙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3314.1 | 申请日: | 201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0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刘仲能;王德举;李则俊;王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31/10 | 分类号: | C07C31/10;C07C29/1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酮 相加 制备 异丙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异丙醇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丙酮液相加氢制异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苯酚生产厂家纷纷扩建或新建生产装置,丙烯资源短缺制约了我国苯酚产量的提高,苯酚需要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还将延续。2008~2011年全球新建和扩建的苯酚装置能力达到287.6万吨/年,其中亚洲占94%,中国大陆占43%。三井化学拟定于2013~2014年在中国或新加坡建40万吨/年苯酚装置,而这些新装置均采用异丙苯法。到2012年全球苯酚产能将达1250万吨/年,2017年全球苯酚产能将达1390万吨/年,丙酮为870万吨/年。化工在线预测,2011年全球丙酮产能将达到727.0万吨/年,需求量为631.5万吨,苯酚与丙酮需求的不平衡导致丙酮日益过剩。
如何有效利用多余的丙酮已成为许多苯酚生产厂家面临的难题,将丙酮加氢转化成异丙醇就是出路之一。丙酮加氢可采用贵金属Pd、Pt、Ru等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但这些催化剂价格十分昂贵。非晶态合金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质地均匀、没有晶界的结构以及一般材料所不具备的力学、电学、磁学及化学性质、良好的抗辐射性能及抗腐蚀能力,因此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非晶态合金组分均一,成分可调、具有优良的加氢比活性及选择性。
平2-278643采用Ru/Al2O3催化剂进行丙酮加氢,以异丙醇为溶剂,在9.0MPa氢气压力下,最高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达到99.9%。该催化剂由于使用贵金属Ru存在价格较高,反应在9.0Mpa H2压力下进行存在反应压力高的问题。
中国专利CN1255482A中,采用压片成型的CuO-ZnO混合物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丙酮加氢反应,在反应温度150~250℃,反应压力在1.0~5.0MPa条件下,丙酮转化率和生成异丙醇选择性均能达到99%。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制备的催化剂,应用于丙酮加氢制备异丙醇过程中,采用贵金属催化剂存在价格昂贵,采用Cu基催化剂时存在活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制备异丙醇过程中存在采用贵金属Ru催化剂价格昂贵压力高的特点、采用Cu基催化剂活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丙酮液相加氢制备异丙醇的方法。该方法所采用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压力低、活性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以异丙醇为溶剂,原料与溶剂混合物中按重量百分比计,丙酮含量为10~80%,异丙醇含量为20~90%,在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压力为1.0~5.0MPa,原料与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异丙醇,其中所用催化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10.0~40.0%Ni;b)2.0~8.0%B;c)55.0~70.0%Al2O3;e)3.0~15.0%选自MgO、BaO或CaO中至少一种。
以上技术方案中,以重量百分比计催化剂中Ni含量为15.0~30.0%,所述原料与溶剂的混合物中以重量百分比计丙酮含量为25.0~75.0%,异丙醇含量为25.0~75.0%,加氢反应温度为150~180℃;反应压力为2.0~4.0MPa,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MgO、BaO或CaO中至少一种的用量为5.0~10.0%。
该催化剂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引入所需量的水及Mg2+、Ba2+或Ca2+中至少一种,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浸渍到Al2O3载体上,而后于600℃下焙烧4h,机械粉碎得到催化剂载体;2)称取一定量Ni(NO3)2·6H2O溶于蒸馏水中,而后加入适量载体形成混合物I;3)以重量百分比计算,向混合物I中加入10.0~30.0%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溶液,保持B/Ni摩尔比例为1∶1~1∶3;4)洗涤至pH为7.0左右,催化剂保存在水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3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