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1330.7 | 申请日: | 201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豆俊峰;李帅冉;程莉蓉;丁爱中;郑蕾;王鸿婷;范福强;马梦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油 污染 海水 具有 生物降解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受溢油污染海水的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及其制品日渐增长的需求,在海上开采、装卸、运输以及利用石油过程中溢油事故时有发生,不但造成大量的原油流失,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日趋严重地威胁着海洋及陆域的生态环境,对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和养殖资源等都有长期的危害,因此,海洋溢油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处置海洋溢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在点源污染治理中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但是在海洋溢油污染治理中采用化学法,需要在海洋中投加化学药剂,其中投加的化学药剂一方面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安全、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成为现场去除海洋溢油污染的重要选择途径,特别是对机械装置无法清除的薄油层,同时又限制使用化学药剂时,运用生物修复可显出其更大的优越性。物理吸附法是一种处理效率高、成本低、无底泥污染、操作简单且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与破坏的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化学法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周期比较长,同时受是否存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限制,物理吸附法面临吸附饱和后需要对吸附剂进行再处置的问题,若能将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相结合则可弥补二者的不足,用于处置海洋溢油污染将会具有更大的优势。
但是,为了将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相结合的技术在海洋溢油污染处理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开发出多种形式的物理吸附联合生物降解措施,对于提高运行效率、节省投资成本及降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还缺少该方面的技术与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溢油污染海水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可生物降解浮床。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如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6到8根高度为20~25cm、宽度为4~6cm、长度为5~6m对石油烃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依次并列竖直摆放,每两个多孔板之间相距40cm,组成浮床的竖直板面;将8根高度为10~15cm、宽度为60~65cm、长度为2.5~3.0m对石油烃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依次并 列水平摆放,每两个多孔板之间相距4~6cm,组成浮床的水平板面;水平板面的位置在竖直板面上方;水平摆放的多孔板和竖直摆放的多孔板交接处使用纤维丝绳捆绑。
所述对石油烃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制作过程如下:
(1)将蒸馏水喷射入装有液氮的容器中快速冷冻制作近球形冰球颗粒,用筛网筛分后,分别选取尺寸范围为50~100μm的冰球颗粒待用;
(2)将筛选过的冰球颗粒置于模具模腔内并压实;
(3)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聚β羟基丁酸酯氯仿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聚氧乙烯氯仿溶液;按聚β羟基丁酸酯氯仿溶液与聚氧乙烯氯仿溶液的体积比为5∶1的比例将二者充分混合,并将该混合液冷却到-15℃;
(4)将步骤(3)中的混合液浇注到步骤(2)中的模具中,并一同放入液氮中冷冻定型6小时,取出脱模后获得固态混合物;将该固态混合物真空冷冻干燥去除氯仿和冰球颗粒后得到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
(5)将步骤(4)中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在石油烃降解菌培养液中培养24h,将石油烃降解菌吸附固定在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上,其中石油烃降解菌培养液的含菌量为5×1010CFU/ml,培养液的组成为:NH4NO3:2.0g·L-1,NaCl:10.5g/L,KH2PO4:2.5g·L-1,FeCl3:0.10g·L-1,MgSO4:3.5g·L-1,CaCl2·2H2O:0.15g·L-1;
(6)将步骤(5)中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取出风干,即可得到对石油烃具有生物降解功能的聚β羟基丁酸酯-聚氧乙烯复合多孔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处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且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与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