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变电容器、位置指示器及输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1073.7 | 申请日: | 201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9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福岛康幸;藤塚广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和冠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F3/033;H01G5/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关兆辉;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变电容器 位置 指示器 输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量值根据从外部施加的压力或位移而改变的可变电容器、使用了该可变电容器的位置指示器、及使用了该位置指示器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个人计算机等的输入设备使用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例如由以下构成:形成为笔型的位置指示器;位置检测装置,其具有使用该位置指示器进行指示操作、文字及图像等的输入的输入面。
并且,位置指示器的笔压检测部一直以来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变电容器。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可变电容器具有:第1电极,安装在电介质的一个面上;第2电极,配置在和电介质的上述一个面相对的另一面上,具有挠性。并且,上述可变电容器具有:将第2电极和电介质的另一面之间除了一部分以外以微小间隔分隔的单元;在第2电极和电介质之间施加相对的压力或位移的单元。
图20表示现有的可变电容器的具体构成。图20A是表示现有的可变电容器中的初始状态的图,图20B是表示施加了压力的状态的图。
该可变电容器200具有:大致圆盘状的电介质201;安装在电介质201的一面201a上的第1电极202;配置在和电介质201的一面201a相对的另一面201b一侧的第2电极203。第2电极203具有挠性,经由环形的垫圈204配置在电介质201的另一面201b一侧。并且,在第2电极203的与电介质201相反的一侧经由弹性体205设置棒状的芯体210。
第1电极202的一面设有第1端子206。第1端子206由以下构成:圆盘状的凸缘部206a;从该凸缘部206a的一面的大致中央延伸的导线部206b。在施加了笔压时,凸缘部206a与第1电极202的一面接触,与该第1电极202电连接。
第2电极203的端部设有第2端子207。第2端子207和第1端子206一样由以下构成:圆盘状的凸缘部207a;从该凸缘部207a的一面的大致中央延伸的导线部207b。在施加了笔压时,凸缘部207a与第2电极203的一面的端部接触,与该第2电极203电连接。
该可变电容器200,在完全未向芯体210施加压力或位移的状态下(初始状态),在电介质201的另一面201b和第2电极203之间通过垫圈204形成微小的间隔。并且,如图20B所示,压力施加到芯体210时,弹性体205和第2电极203被芯体210按压而弹性变形。这样一来,第2电极203与电介质201的另一面201b接触。并且,当该第2电极203和电介质201的另一面201b的接触面积增加时,第1及第2端子206、207之间的电容量值增加。其结果是,通过测出第1及第2端子206、207之间的电容量值的变化可测出施加到芯体210的压力(笔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96212号公报
参照图20说明的现有的可变电容器200实际形成在预定的壳体部件内。具体而言,可变电容器200如图21所示,设置了第1电极202的电介质201、垫圈204、第2电极203、弹性体205按照该顺序层叠形成在第1壳体部件221内。
在这种情况下,第1电极202上连接有第1端子206,第2电极203的端部连接有第2端子207。并且,从第1壳体部件221的下侧插入保持芯体210的罩体72、第2壳体部件222,从而形成一个可变电容器200。
因此,现有的可变电容器200由以下9个部件形成:(1)第1端子206;(2)第2端子207;(3)第1壳体部件221;(4)设置了第1电极202的电介质201;(5)垫圈204;(6)第2电极203;(7)弹性体205;(8)芯体保持用的罩体72;(9)第2壳体部件222。
因此,现有的可变电容器200的部件个数较多。并且,由于被容纳于笔形的位置指示器内,所以可变电容器200较小。因此,存在可变电容器200的制造耗费工时的情况,希望改善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性能的、构造尽量简单的可变电容器,以及使用了该可变电容器的位置指示器及输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和冠,未经株式会社和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1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