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90024.1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维 |
主分类号: | C08F222/06 | 分类号: | C08F222/06;C08F220/56;C08F220/58;C09K8/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液稠化剂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酸化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油藏工程师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带堵塞,扩大或延长油气流动通道,提高地层渗透率,增产增注的重要技术措施和开发手段,尤其是对一些碳酸盐岩油藏和某些砂岩油藏的高效开采和开发更具有重要意义。稠化酸作为一种缓速酸,它的使用比例愈来愈大,这种发展趋势今后还会加快。稠化酸主要应用在酸化压裂处理中。
由于稠化剂增大了酸液粘度,降低了酸的挤注性,经常无谓地延长施工时间,故基质酸化中很少使用稠化剂。
稠化剂作为配制稠化酸的关键。随着对稠化剂认识的加深及稠化酸技术现场应用的不断扩大,对酸液稠化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酸液稠化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易溶于水和酸,溶解速度比较快;
(2)耐酸能力较好,对酸的增粘性受酸浓度影响较小;
(3)热稳定性比较好;
(4)与其它的酸液添加剂,如铁离子稳定剂、酸液缓蚀剂等配伍性好;
(5)配制20%HCl的稠化酸,表观粘度>50mPa·s;
(6)受机械剪切的影响较小;
(7)配制的稠化酸残酸粘度<10mPa·s,残渣含量<7%;
(8)与清水相比,井筒内的降阻率>50%;
(9)配制稠化酸的单方成本<1000元。
国外酸液稠化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从天然聚合物到合成物制备的研究,近年国外对酸液稠化剂的类型品种发展趋于稳定,而且更注重产品性能的改善。无论是改良老产品还是开发新产品,一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产品的高温稳定性、降失水性、在高浓度酸中的适用性以及耐高浓度离子、抗高剪切速率、不生成有害残渣等方面。
国外近期发展的酸液稠化剂在大的类别上没有新的突破,这主要是原料选择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所致。中高温井所用的合成稠化剂原料仍以丙烯酰胺类和乙烯类聚合物为主,这类稠化剂具有天然物无可比拟的优点,在品种数量和应用范围上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尤以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最具优势。低温浅井或中深井所用天然物稠化剂的原料仍以胍胶、纤维素为主剂,一般在60℃以下温度条件下使用,经改性也仅达到70℃左右,由于高温耐酸性能不理想,使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国外绝大多数酸液稠化剂产品为干粉,便于包装运输,也因其易分散于酸液中而便于使用,但是乳液型稠化剂更易溶于酸液,从而可提高使用效果。而且,生产乳液型稠化剂也可节省生产粉剂所耗能量,所以,近些年出现了多种乳液型稠化剂。
我国对酸液稠化剂的试验研究开始于1984年引进美国哈里伯顿公司稠化剂在四川施工之后。开始的十余年中,从事此项工作的并研制出产品的只有两家:北京石油科研院油化所和四川石油局天研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制出阳离子型粉状酸液稠化剂VY-101,室内性能评价试验显示,VY-101酸液稠化剂具有良好的增粘性,热稳定性和抗剪切性,并有一定的防止粘土膨胀的作用。该剂在大港油田潜山油藏的开发中进行过现场应用,由于是粉状的高分子产品,现场配制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溶解。
随着对稠化剂认识的加深及稠化酸技术现场应用的扩大,对酸液稠化剂的要求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稠化剂对酸液的增粘能力强,稳定性好,现场应用简单。但目前应用于各油田的稠化剂大多在现场配制方面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提高了施工成本,配制出的酸液体系粘度较低,耐剪切性差,不能很好的满足措施的需要,限制了稠化剂作用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能成功制备出聚合物酸液稠化剂,且生产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单,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生产出的聚合物酸液稠化剂质量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酸液稠化剂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丙烯酰胺进行提纯备用;
(b)将AMPS进行提纯备用;
(c)按配比称取一定量的MA并将其水解,移入置于超级恒温水浴中的三颈瓶内,加入一定量的络合剂;
(d)加入部分根据配比配制好的AMPS和AM溶液,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反应体系pH值调至7;
(e)通惰性气体排氧并搅拌约15分钟后,加入引发剂;
(f)继续通惰性气体,将温度调至反应温度,聚合反应一定时间后再加入剩下的AMPS和AM溶液,再反应一段时间即得到目标产物。
所述步骤(c)中,络合剂为EDTA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维,未经王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0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吨位叉车驾驶仓
- 下一篇:可编程阵列式物料自动分选压缩空气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