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散热且能控制光型的发光二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8384.8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蔡崇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珵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7/22 | 分类号: | F21V7/2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嘉义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控制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散热且能控制光型的发光二极管,尤其是指一种能利用灯具反射板直接进行散热,且能通过调整灯具反射板的反射角度控制光型,进而降低整体的制作成本,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具散热且能控制光型的发光二极管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常见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其所使用的散热机构主要是以热传导方式先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传导给表面积大的散热器,再利用散热器大的表面积及形状来产生有效率的热辐射与热对流,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有效地移走。
而上述散热方式虽能有效地将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热量迅速地移走,但因须使用具有大范围表面积的散热器,造成发光二极管灯具整体形状不容易简化,需使用复离的光学设计才能得出所要设计的光形。
也因此,即有业者研发出一种公告于中国台湾2010年5月11日的第M380446号“有光型及散热的LED灯泡”,其包括:一含有荧光粉的透明罩,罩内有蓝光LED;铝散热器,此铝散热器由多层铝片和中空铝管组成,多层铝片固定在中空铝管上是一体成形的,蓝光LED是以表面粘着方式固定在铝散热器的中空铝管顶部的平台上。
然而,上述“有光型及散热的LED灯泡”,其虽可达到不需使用二次光学设计即能控制光型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操作施行使用上发现,其需在透明罩内使用荧光粉来控制光型,造成透明罩面积大,相对需求的荧光剂量增加,进而导致制作成本的增加。
缘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具散热且能控制光型的发光二极管,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散热且能控制光型的发光二极管,其主要是在灯具反射板表面结合固设有数个发光二极管;藉此,以能利用灯具反射板的电子产生的热传导现象、热对流现象、热辐射现象循环交替作用进行散热,且通过调整灯具反射板的反射角度控制光型,进而降低整体的制作成本,而能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热传导现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热对流现象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热辐射现象示意图。
附图标号:
1灯具反射板 11电子
111高温电子 112低温电子
2发光二极管 3软性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发明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之,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图式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主要是在灯具反射板1表面结合有数个发光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2利用表面焊接(SMT)技术焊接固定或利用表面粘着技术粘着固定在灯具反射板1表面,该灯具反射板1为导体材质,如:铜、银、金、铝等单一金属或铜、银、金、铝的合金,或令灯具反射板1为半导体材质,如:硅、锗或硅、锗的复合材质或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的陶瓷等。
另,请再一并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亦可另设有软性基板3,并令各发光二极管2利用表面焊接(SMT)技术焊接固定或利用表面粘着技术粘着固定在软性基板3上,且各发光二极管2间连接布设有线路,再将软性基板3连同发光二极管2与灯具反射板1结合固定。
由于物体表面之所以会有效地反射可见光除了表面粗糙度要小于可见光波大小,以便能在光波反射方向产生反射光的加强干涉外,同时反射物体表面的电子能在其所处位置移动约可见光的波长(0.4~0.7毫米(10-6m))来产生电磁共振,加强光反射的百分比。因此一般反射板均有可移动的电子(de-localized electrons),即导电体或半导电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珵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珵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8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