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生产精镉过程中除铊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6066.8 | 申请日: | 201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5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奚英洲;程永强;魏艳秋;王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06;C22B3/46;C22B17/00;C22B19/30;C22B61/00 |
代理公司: | 葫芦岛天开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0 | 代理人: | 魏勇 |
地址: | 125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产出 高温 生产 过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冶金湿法冶炼领域,具体涉及的是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生产精镉过程中除铊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尘生产精镉是以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为原料,经过浸出、净化、置换、压团熔炼、精馏而生成。高温尘是锌冶炼制酸系统产出的副产品之一,主要成分为锌和镉,还含有铊、砷等杂质。由于净化过程采用的是鼓风氧化法,空气中氧的氧化电位是1.23V,而一价铊的氧化电位是1.28V,因此,在此过程中铊并不能被氧气氧化除去。在置换镉操作中,为控制海绵物中杂质铊的含量,利用镉与铊的浓度差较大导致的镉电极电位高于铊电极电位的原理,采用两次置换的方法,首先均匀缓慢地置换出90%的镉量,此时,只有约15%的铊与镉被一同置换出来,其余的铊随着置换后溶液进入下一步工序,再采用二次置换法将其余的镉与铊完全置换出来,形成含铊较高的中间物料—二次海绵镉。二次海绵镉在返浸过程时,其中的铊又进入到生产系统内,造成铊在镉生产过程的累积。
常规的湿法处理过程中无除铊工序,致使铊在粗镉生产过程中富集,最终造成由此粗镉生产的精镉含铊超标,需要返回重新处理,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发明内容
为了在精镉生产过程中除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生产精镉过程中除铊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除铁后的溶液中加入铬酸钾,使之与铊沉淀反应而脱除铊。不但解决了精镉含铊超标的问题,而且产出的除铊渣可以进一步回收提取金属铊。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将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每100公斤高温尘中,含Zn 15~25公斤,含Cd 5~10公斤,含Pb 20~40公斤,含Ti 2~4公斤,含S 7~10公斤,作为原料进行中性浸出,得到的底流经高酸浸出和水洗后,上清液返回中性浸出,水洗渣返鼓风炉系统配料;中浸液利用鼓风法氧化除铁,除铁后进行固液分离,滤渣返漩涡炉系统配料,滤液使用铬酸钾除铊,然后再次进行固液分离,滤渣用于提取铊,滤液经一次置换,产出的海绵镉经压团熔炼后得粗镉,粗镉经过精馏后得精镉,一次置换后液经二次置换,产出的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系统提取锌和镉,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积极效果, 本发明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除铊效率,锌、镉有价金属的损失小,操作简便,过滤容易。适宜湿法冶金行业镉生产过程中脱除铊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过程图
图中,1.中性浸出,2.高酸浸出,3.水洗,4.鼓风除铁,5.除铁后压滤,6.除铊,7.除铊后压滤,8.一次置换,9.压团,10.精馏,11.二次置换。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进行说明:
将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投入到稀酸溶液中,通过中性浸出1工序进行中性浸出,获得中浸液和下层的底流;底流与高浓度酸混合,通过高酸浸出2工序获得高酸浸出液,其中的上清液输送到中性浸出工序,而下层的底流通过水洗3工序进行水洗,水洗得到的上清液输送回中性浸出工序,水洗后所产生的水洗渣投入到鼓风炉中;中性浸出的中浸液通过鼓风除铁4工序除铁后,通过除铁后压滤5工序进行压滤,滤渣输送到漩涡炉中,而滤液中加入铬酸钾,通过除铊6工序,进行除铊,铬酸钾与铊进行反应,使铊形成沉淀物,经过除铊后压滤7工序,获得滤渣和滤液,滤渣用于提铊原料;除铊后压滤所得到的滤液通过一次置换8工序进行置换,获得一次海绵镉和置换后液,其中一次海绵镉通过压团9工序压成团后进行熔炼,熔炼后获得粗镉;粗镉经精馏10工序后获得精镉产品;置换后液通过二次置换11工序的置换处理,获得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提锌和镉工序中,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除铊的具体操作是:将除完铁的溶液进行固液分离,滤液引入到另一净化槽中,加温到60~70℃,调整溶液PH值2~4,按溶液中含铊量的 3~5倍加入铬酸钾,搅拌30~50min, 固液分离。滤渣用以回收生产铊,滤液用以置换生产镉。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6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