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83751.5 | 申请日: | 2011-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9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P39/00;A61P1/16;A61P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解酒 功能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酒能助兴,就能增进感情,尤其是在招待朋友和谈生意的时候,但酒多了也伤身,而且酒也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很多不必要悲伤和痛苦,例如酒后驾车,酒后滋事等,目前市场上用于解酒的饮料和药丸很多,但大多效果不好,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取材广,效果明显,疗效稳固,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葛花12.2%-12.9%,枳子 12.2%-12.9%,绿茶12.2%-12.9%,菊花12.2%-12.9%,陈皮12.2%-12.9%,大黄12.2%-12.9%,山楂12.2%-12.9%,山参4.85%-7.48%,甘草4.85%-7.48%,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本发明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现代中医理论经科学配比,具有解酒,保护肝脏不受损伤,提精气神,见效快的特点,且为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无依赖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葛花12.2%-12.9%,枳子 12.2%-12.9%,绿茶12.2%-12.9%,菊花 12.2%-12.9%,陈皮12.2%-12.9%,大黄12.2%-12.9%,山楂12.2%-12.9%,山参4.85%-7.48%,甘草4.85%-7.48%,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本发明的配置机理:葛花、枳子和陈皮生津止渴,开窍醒脑,包干清肺,解酒毒的作用;绿茶、山楂和菊花具有健脾醒脑,行气化湿的作用;大黄、甘草和山参具有出师丽水,催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本发明利用现代中医理论经科学配比,服用后能加速酒精在体内的分解,并且使之快速排除体外,具有酒后护肝健胃保健的功效。
功能主治:解酒中药,见效快。
本发明具有解酒功能的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葛花12.2%-12.9%,枳子 12.2%-12.9%,绿茶12.2%-12.9%,菊花 12.2%-12.9%,陈皮12.2%-12.9%,大黄12.2%-12.9%,山楂12.2%-12.9%,山参4.85%-7.48%,甘草4.85%-7.48%,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分别清洗、烘干、粉碎,充分混合,高温灭菌处理后,装入胶囊壳,即得。
用法用量:口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胶囊制剂,一次2~3粒,每粒含有效成分0.5g。
实施例1
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葛花12.2%,枳子 12.2%,绿茶12.2%,菊花 12.2%,陈皮12.2%,大黄12.2%,山楂12.2%,山参4.85%-7.48%,甘草7.3%,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分别清洗、烘干、粉碎,充分混合,高温灭菌处理后,装入胶囊壳,即得。
实施例2
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葛花12.4%,枳子 12.4%,绿茶12.4%,菊花 12.4%,陈皮12.4%,大黄12.4%,山楂12.4%,山参6.6%,甘草6.6%,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分别清洗、烘干、粉碎,充分混合,高温灭菌处理后,装入胶囊壳,即得。
实施例3
步骤1、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的有效成分组成:葛花12.5%,枳子 12.5%,绿茶12.5%,菊花 12.5%,陈皮12.5%,大黄12.5%,山楂12.5%,山参6.25%,甘草6.25%,以上组分的含量总和为100%;
步骤2、将步骤1称取的各组分分别清洗、烘干、粉碎,充分混合,高温灭菌处理后,装入胶囊壳,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7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立体显示中防止主内容和次内容之间的干扰
- 下一篇:智能控释氮肥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