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位移送装置及工位移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3220.6 | 申请日: | 201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温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5/02 | 分类号: | B65G25/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冯志云;邢雪红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送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位移送装置及工位移送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机械生产领域中的工位移送装置及工位移送方法。
背景技术
工位移送在生产线中应运十分广泛,例如在轧钢在线生产线上,无缝钢管的毛管需要经过多个工位进行转换,比较典型的实例有芯棒限动循环区的芯棒冷却过程,冷却过程需要经过下列三个步骤:1、用过的芯棒要通过返回辊道运送到芯棒冷却区,2、将旧芯棒从辊道横向移动到冷却喷淋工位,3、冷却喷淋后的芯棒又横向移动到下一个润滑工位。上述三个步骤需要在三个工位分别进行,工位之间要经过两次横向移送,即分别为返回辊道工位、喷淋冷却工位、润滑工位。在生产过程中有时需要两次喷淋冷却,因此会涉及四个工位。
现有的工位移送装置是用回转臂机构来实现的。回转臂在两个工位之间回转,以将物料在两个工位之间运送。每套回转臂机构只能从一个工位横向移送到下一个工位,3个工位之间的横向移动需要2套回转臂机构,4个工位就需要3套回转臂机构。
现有回转臂机构工位移送装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结构比较复杂,为了满足使用要求,每个回转臂需要有一套链条机构,以轧钢生产过程为例,一套工位移送装置沿着钢管的毛管方向具有至少22个回转臂,提供动力的电机还需要配有减速机和制动器;2、由于有上述复杂的结构,也导致设备重量比较大,占用空间也比较大;3、这样一套工位移送装置只能提供2个工位的移送,每次工位移送都需要一套这样的移送机构,导致体积庞大,结构和控制复杂,成本较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工位移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工位移送装置,用于移送物料,工位移送装置包括:
导槽,包括导槽本体和固定于导槽本体的连接部;
第一传动机构,铰接于连接部;
第一动力装置,铰接于第一传动机构,用于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导槽在初始位置和升起位置之间上下运动;
移送梁,设置在导槽本体中并能够随着导槽在初始位置和升起位置之间上下运动,移送梁包括移送梁本体和连接单元,移送梁本体上具有多个V型槽,用于承载物料;
第二传动机构,铰接于连接单元;
第二动力装置,铰接于第二传动机构,用于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移送梁在收回位置与推出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导槽本体,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铰接有连接杆,第一动力装置铰接于第一连接块,并驱动第一连接块,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同步运动,带动导槽在初始位置和升起位置之间上下运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底座,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连接单元,另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第二动力装置的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杆,用于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驱动移送梁在收回位置与推出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油缸。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块包括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第三连接点,第一连接块包括第四连接点、第五连接点、第六连接点和第七连接点,第一连接点铰接于底座,以使第二连接块能够以第一连接点为轴绕着底座转动,第二连接点铰接于第二连接柱,第三连接点连接于连接杆的一端,第四连接点铰接于底座,以使第一连接块能够以第四连接点为轴绕着底座转动,第五连接点铰接于第一连接柱,第六连接点铰接于连接杆,第七连接点铰接于第一动力输入装置,第一动力装置铰接于底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与导槽本体、第二连接柱与导槽本体连接的方式为焊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工位移送装置还包括多个导轮,多个导轮设置于移送梁的底部,多个导轮为双向导轮、单向导轮或其组合。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工位移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由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导槽从初始位置上升到升起位置,第一工位上的物料被抬起;
S2:由第二动力装置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移送梁从收回位置向推出位置运动,放在移送梁上的物料被向前推动,直到移送梁到达推出位置;
S3:由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机构驱动导槽下降,带动移送梁下降;
S4:移送梁上的物料在下降过程中被放置在第二工位上,由第二工位上的其他固定装置固定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3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耳罩
- 下一篇:一种植入式膀胱功能修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