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控背电极从优取向达到高效率铜铟镓硒的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70454.7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0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郑佳仁;刘幼海;刘吉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富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18 | 分类号: | 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控 电极 从优 取向 达到 高效率 铜铟镓硒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可提升铜铟镓硒(CIGS)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藉由调整背电极Mo的从优取向,而调整吸收层的纵向结构,并改善介面性质,达到高效率的目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石化能源的渐渐耗尽,核能发电的危险性,火力发电的污染性,使得新兴能源的发展逐渐获得人们的关注,以太阳电池种类分类的话,可分为(1)单、多晶硅,因发展较早,目前市占率约80%;(2)新兴的薄膜太阳电池约占市场10%,包括非晶硅、微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3)其余材料,如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等,则因大面积生产与衰竭问题尚待解决,故量非常少。而本发明技术背景为针对铜铟镓硒(CIGS)太阳电池的整体转换效率做提高的方法,一般的铜铟镓硒皆为(112)从优取向的成长,此乃因为薄膜表层的铜空位缺陷所造成,而高效的铜铟镓硒则应为(220/204)取向,这可仰赖底层的背电极的结构来做调整。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可改善铜铟镓硒(CIGS)太阳电池填充因子与电流密度的方法,藉由调整底层的背电极从优取向为来成长铜铟镓硒吸收层,主要是经由调整背电极Mo的成长压力来形成所需的(110)从优取向强度,如此可增强铜铟镓硒的(220/204)取向,而提升铜铟镓硒(CIGS)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将本发明铜铟镓硒(CIGS)组件结构说明如附图(一),详细说明如下:首先我们利用溅射法来成长背电极Mo薄膜,主要控制成长的压力于2Pa~3Pa,如此可获得晶格较大且较致密的Mo薄膜如图(二)以及较强的(110)从优取向强度。此将大幅的增强后续成长的铜铟镓硒的(220/204)取向,如附图(三)所示的XRD绕射图。接着利用化学水浴法(CBD)制备硫化镉(CdS)形成PN结,并形成一窗口层,然后以溅射法(sputter)制备本徵型氧化锌(i-ZnO)与参杂铝的氧化锌薄膜形成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于本发明最关键的技术在于调控背电极Mo的制程压力于2Pa~3Pa的范围内,并藉由等离子强度的控制,达到高导电性与高附着性的背电极并具有(110)从优取向,以利于高转换效率铜铟镓硒的吸收层成长。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浮板玻璃
2 …Mo背电极
3 …铜铟镓硒(CIGS)吸收层
4 …硫化镉(CdS)
5 …本徵氧化锌(i-ZnO)缓冲层
6 …氧化锌参杂铝(ZnO:Al)前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富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吉富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70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