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电环碳刷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5439.3 | 申请日: | 201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游孟萩;廖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环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9/38 | 分类号: | H01R39/3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电环 碳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机电装置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集电环碳刷座。
背景技术
如电动机或发电机等机电系统在运转时,通常是利用集电环(又称滑环)使两个相对转动的构件之间可进行电力信号的传递,以达到输入/输出电信号和换向的目的,且同时具有提高系统性能、简化系统结构以及避免导线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扭伤的效果。
而上述的集电环大多是通过与碳刷(又称电刷)接触来传递所接收或传递的电信号。请参阅图1,为已知用以承托碳刷的集电环碳刷座,其包含有一基板60以及多片碳刷架70,该基板60上蚀刻有预定电路62,而各该碳刷架7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碳刷72,且所述碳刷架70分别焊设于该基板60下,并与该基板60上的预定电路62电性连接;使用者可通过该预定电路62的设计与导线75电性连接,并可切换电信号由其中一碳刷架70流入或流出。然而,上述设计虽可达到切换传输的目的,但其基板60的电路设计与制作过程不仅耗时,且电路亦需耗费较多的材料与设计成本。
为改善上述缺点,遂研发有如图2所示的集电环碳刷座,其包含有一基板80以及多片碳刷架90,该基板80上具有多个孔82;所述碳刷架90是位于该基板80下方,且各该碳刷架90的中央位置处同样具有一孔92与该基板80上对应的孔82连通,并分别通过一螺栓85穿过该二孔82、92后与一螺母86螺合,而使该碳刷架90固设于该基板80下并与电线电性连接,使用者便可通过所述螺栓85与导线95连接达到切换电信号流向的目的。然而,上述的结构设计虽可达到加速制程与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其所使用的螺栓85与螺母86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松动或松脱的疑虑,而容易有电路断路的情形产生;又,电信号在传输时会经过该螺母86与该螺栓85,而螺母86与螺栓85通常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锈蚀的情形,而容易造成电信号传输会有不稳定的情形发生。
另外,以上两种结构皆设计为固定大小,而无法因应集电环的大小进行改变,换言之,每一种集电环碳刷座仅能对应一种尺寸的集电环,当集电环的环数减少或增加时,则必须重新设计对应大小的基板,而造成设计成本与材料的浪费。是以,由以上说明可得知,现有的集电环碳刷座设计仍未臻完善,且尚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电环碳刷座,不仅组装快速、成本低廉且电信号传输稳定,更可以因应集电环的大小改变连接长度。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集电环碳刷座包含有一绝缘座、一碳刷架以及二碳刷,其中,该绝缘座以绝缘材料所制成,且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凸部及一凹部;该绝缘座还具有二通道,各该通道连通该凹部与该绝缘座的外部;该碳刷架以导电材料制成,其具有一主体与分别自该主体两端延伸而出的二架体;该主体位于该绝缘座的凹部内,且该二架体分别穿过该二通道而位于该绝缘座的外部;该二碳刷分别结合于该二架体上。
由此,利用上述设计达到快速组装、成本低廉、电信号传输稳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现有集电环碳刷座的立体图。
图2为另一现有集电环碳刷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的另一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绝缘座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组装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组装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集电环碳刷座与集电环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11揭示可利用垫片来固定碳刷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发明的集电环碳刷座1包含有一绝缘座10、一碳刷架20以及二个碳刷30。其中:
该绝缘座10是以绝缘材质制成。该绝缘座10具有位在两相对应位置处的一凹部12及一凸部14,且该绝缘座10还具有连通该凹部12与该绝缘座10的外部的二通道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环企业有限公司,未经隆环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5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