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子提取物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63941.0 申请日: 2011-09-08
公开(公告)号: CN102283913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1
发明(设计)人: 易进海;黄志芳;陈燕;刘云华;刘玉红;刘倩伶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6/714 分类号: A61K36/714;A61P29/00;A61P1/14;A61K125/00
代理公司: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代理人: 濮家蔚
地址: 610041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附子 提取物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子提取物及其应用,可在包括参附汤、四逆汤、人参四逆汤及四逆类方等具有抗炎、镇痛或回阳救逆作用的药物制剂中广泛应用。 

背景技术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为有毒中药的代表。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助阳之要药,也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但因附子性刚烈迅捷,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有毒”、“有大毒”,用之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现代临床汤剂一般使用制附子,且久煎减毒。在成品药物制剂中一般也使用制附子入药,但在张仲景《伤寒论》中四逆类方如干姜附子汤、四逆汤、人参四逆汤等8首方剂中的附子均为生用。 

附子主要毒/效成分均为生物碱,包括双酯型生物碱(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单酯型生物碱(如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和醇胺型生物碱(如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等),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脂类生物碱(lipo-alkaloid),如lipoaconitine,lipomesaconitine,lipohypaconitine等。越皓等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从生附片中分析鉴定出48个成分,其中双酯型生物碱8个(主要成分)、单酯型生物碱7个、脂类生物碱29个(化学学报,2008,66(2):211-215)。 

现在已知,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为双酯型生物碱,其毒性与结构中的酯键直接相关。此类生物碱的酯键不稳定,加热水解可使其断裂。在附子的炮制过程中,首先是水解掉乌头碱8位上的乙酰基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其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再进一步水解掉其14位的苯甲酰基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同时还伴随发生脱氧反应,生成塔拉乌头胺。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也会发生类似反应。另外,乌头碱类生物碱8位上的乙酰基也会被一些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lipo-alkaloid),以及附子在炮制过程中使生物碱被破坏和流失,从而使毒性降低。 

附子为有毒中药,通过上述的炮制可达到减毒的目的。实验显示,附子经上述炮制,80%以上的总生物碱会流失在泡、浸、漂的过程中,再经蒸制还可进一步使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为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其结果是,毒性虽然大大降低,但其药理活性亦随之减弱或消失。因此,附子的炮制存在有过度之嫌。 

公开号CN1935201A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生附子提取物,取生附子药材饮片,第一次加9~11倍量水,浸泡20~40分钟,煎煮5.5~6.5小时,第二次加9~11倍量水,煎煮3.5~4.5小时,滤过,浓缩,干燥,即得。 

吴平报道了一种附子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将生附子用酸水提取,提取液经大孔树脂柱吸附,先用水洗去杂质,再用6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药液在120℃和0.2Mpa条件下水解2小时,水解后药液用氨水调节pH值至10~11,用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即得附子生物碱提取物。 

由于制附子在加工炮制过程中使总生物碱有效成分的损失可达80%以上,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基本已损失殆尽,使药理活性大大减弱,因此目前附子加工炮制及制附子的使用存在诸多缺陷,使如参附汤(参附注射液)、中国药典四逆汤等药物制剂中以制附子入药的药效作用受到了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单酯型生物碱的附子提取物,不含剧毒成分双酯型生物碱,不仅毒性小,而且能更好地发挥附子的药效作用。该提取物可以在以附子的有效药物成分制备的具有抗炎、镇痛或回阳救逆作用的药物制剂,包括在传统的参附汤、四逆汤、人参四逆汤等药物制剂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发明的附子提取物,是按下述方式制备得到: 

1':将生附子用水充分煎煮后,取煎煮液。其中的生附子可以为常规的生附子药材饮片或其粗粉;

2':剩余药渣用pH值≤4的酸水继续充分煎煮后,取煎煮液;

3':合并上两步煎煮液,加入乙醇,使混合液的含醇比例达50%~80%(v/v)后静置,固液分离,液体除去乙醇后浓缩,即为所说的附子提取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3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