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61126.0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赵治亚;缪锡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0 | 分类号: | B32B27/10;B32B37/00;H05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质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复合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电路板以及超材料的衬底而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树脂、填充剂、以及玻璃纤维制备而成。常用的树脂为环氧树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目前常用的有: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以及各种改性或共混基体。热塑性树脂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加热时软化和熔融变成粘性液体,冷却后又变硬;热固性树脂只能一次加热和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固化,形成不熔和不溶解的网状交联型高分子化合物,因此不能再生。复合材料的树脂基体,目前以热固性树脂为主。
现有技术中,基于短纤维性能好、易加工等特点,通常采用石棉短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制备复合材料。但是由于石棉短纤维容易掉出来,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能够避免吸入人体的纤维晶须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水热法获取生物相容性晶须;
对所述生物相容性晶须进行沉积;
对沉积后的生物相容性晶须进行煅烧,获得生物相容性纸张;在所述生物相容性纸张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获得介质基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基于晶须性能好、易加工的特点,首先制备生物相容性晶须,然后利用生物相容性晶须制备生物相容性纸张,通过在生物相容性纸张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获得介质基板。由于该制备方法中,生物相容性材料对人体无伤害,因此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备介质基板,在可增强介质基板的硬度、易加工的基础上,能够避免吸入人体的纤维晶须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介质基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该制备方法包括:
S11:采用水热法获取生物相容性晶须。
其中,生物相容性晶须可以为AIO(OH)或者Ca10(PO4)6(OH)2。
例如,以Al(OH)3胶体作为前驱体,对Al(OH)3胶体进行水热处理,使其转变为勃姆石AIO(OH)。
S12:对步骤S11获得的生物相容性晶须进行沉积。
例如,对AIO(OH)进行沉积,使AIO(OH)形成片状。
S13:对沉积后的生物相容性晶须进行煅烧,获得生物相容性纸张。
例如,在常压条件下,对沉积后获得的片状AIO(OH)进行煅烧,获得α-Al2O3晶须纸张。
S14:在生物相容性纸张表面形成一层树脂,获得介质基板。
例如,在α-Al2O3晶须纸张表面形成一层环氧树脂,获得介质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1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