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60698.7 | 申请日: | 2011-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卢军;黄志杰;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2;C08J9/12;B29C47/92;B29B9/06;C08J3/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25011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低热 成型 压力 挤出 发泡 聚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包括100重量份的聚丙烯、0.02重量份-0.6重量份的β成核剂、0-0.6重量份的抗氧剂、0-2重量份的润滑剂、0-3重量份的发泡成核剂和0-2重量份的着色剂;
所述的聚丙烯为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线性等规聚丙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是指:利用Gottfert“Rheotens”熔体强度测试仪在190℃下测量,熔体强度值在5cN-50cN的聚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丙烯中线性等规聚丙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β成核剂为稠环芳烃类、有机羧酸、有机羧酸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香酰胺类成核剂、稀土成核剂、无机成核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滑剂为硬脂酸、硬脂酸盐、分子链上有长链脂肪族基的酯类化合物、石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或者,所述的着色剂为有机颜料、无机颜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泡成核剂为滑石粉、苯甲酸钠、碳酸钙、二氧化钛、蒙脱土、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取100重量份的聚丙烯、0.02重量份-0.6重量份的β成核剂、0-0.6重量份的抗氧剂、0-2重量份的润滑剂、0-3重量份的发泡成核剂和0-2重量份的着色剂,混合均匀后投入挤出机,并向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或超临界氮气,挤出机的机头压力为9MPa-25MPa,机头温度为140℃-170℃,经口模发泡后水下切粒,水下切粒的水温为40℃-70℃,制得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预先将部分聚丙烯和0.02重量份-0.6重量份的β成核剂混合均匀并挤出造粒,制得β成核剂母料;再将β成核剂母料与余下的聚丙烯以及0-0.6重量份的抗氧剂、0-2重量份的润滑剂、0-3重量份的发泡成核剂和0-2重量份的着色剂,混合均匀后投入挤出机,并在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或超临界氮气,挤出机的机头压力为9MPa-25MPa,机头温度为140℃-170℃,经口模发泡后水下切粒,水下切粒的水温为40℃-70℃,制得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
其中,所述的β成核剂母料中β成核剂与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2-9。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预先将部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和0.02重量份-0.6重量份的β成核剂混合均匀并挤出造粒,制得β成核剂母料;再将β成核剂母料与余下的聚丙烯以及0-0.6重量份的抗氧剂、0-2重量份的润滑剂、0-3重量份的发泡成核剂和0-2重量份的着色剂,混合均匀后投入挤出机,并在挤出机中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或超临界氮气,挤出机的机头压力为9MPa-25MPa,机头温度为140℃-170℃,经口模发泡后水下切粒,水下切粒的水温为40℃-70℃,制得具有较低热成型压力的挤出发泡聚丙烯珠粒;
其中,所述的β成核剂母料中β成核剂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重量比为1∶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06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