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扣钉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0555.6 | 申请日: | 201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8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丹敏 |
主分类号: | B68G9/00 | 分类号: | B68G9/00;A47C2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景丰强 |
地址: | 31503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扣钉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扣钉机,可用于床垫的弹簧组合件的连接扣钉,可以使之连为 一体,提高牢固性和整体性,也可以应用于类似物的连接扣钉。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弹簧床垫的床芯层一般有多个弹簧组合件排列连接而成,弹簧组合件包括条 形的布袋及多个独立安装于布袋独立内腔中的弹簧,传统的弹簧组合件之间采用胶水彼 此胶粘,这类的公开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0710009209.4的中国发明专利《弹簧 床垫的生产方法》(授权公告号为CN101343032B),还可以参考ZL200520059133.2的中 国实用新型专利《独立袋装弹簧床网组合装置》(授权公告号为CN2797338Y)。
为进一步提高弹簧组合件之间的连接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同时降低因胶粘剂带来的 化学品污染,技术人员作了改进,采用扣钉方式连接的,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床 芯层100有多个弹簧组合件101排列连接而成,弹簧组合件101包括条形的布袋103及 多个独立安装于布袋独立内腔中的弹簧104,传统的弹簧组合件101之间采用扣钉102 连接,在弹簧组合件10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用扣钉方式彼此连接,一排横的,一排竖 的,间隔布置,每个布袋独立内腔上下左右均有扣钉102连接。然而目前的扣钉安装方 式基本上采用手工操作,即有工人直接用扣钉机头进行逐个手动扣钉,而手工操作存在 如下问题:第一,生产效率不高;第二,扣钉不一致,受力不均,次品率高;第三,工 作人员工作强度大,一个床芯层多则达到上千枚扣钉;第四,工作人员因误操作容易将 手指受伤,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适用于弹簧组合 件的自动扣钉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能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 的自动扣钉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一性佳、次品率低的自动扣钉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动扣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自前向后具有进料区域、钉扣区域及供扣钉完毕的物件出料的工作台;
导槽,设于前述的进料区域,用于放置待扣钉物件,该导槽后端设有能将待扣钉物 件推入前述钉扣区域的推动气缸;
第一驱动源,设于前述机架上;
第一传动机构,具有第一动力输端和第一动力输出端,该第一动力输入端与前述的 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该动力输入端与前述的导槽连接并能驱动导槽实现翻 转;
钉扣机头,能移动地设于前述的钉扣区域,用于扣钉打入到待扣钉物件上;
第二驱动源,设于前述的机架上;
第二传动机构,具有第二动力输端和第二动力输出端,该第二动力输入端与前述的 第二驱动源的输出端传动连接,第二动力输出端与前述的钉扣机头传动连接;以及
控制器,控制输出端与前述的第一驱动源、推动气缸、第二驱动源及钉扣机头控制 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驱动源为一第一电机,所述的导槽后端面能转动的翻转臂, 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
主动齿轮,与前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输入齿轮,与前述的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端面的偏心位置设有一连接块;以及
传动轴,一端与前述的连接块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前述的翻转臂活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位于工作台下方,所述的机架的前端靠近导槽设有 一防护板,而所述的第一驱动源及第一传动机构则位于该防护板内。进一步,所述防护 板的顶端弯折形成一供待扣钉物件滑移到导槽内的导入台。
另一种驱动方式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驱动源为驱动气缸,该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具有 齿条,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为设于导槽外壁上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与前述的齿条啮 合传动。
所述的钉扣机头包括两个能自上而下完成扣钉的上钉扣机头及两个自下而上完成 扣钉的下钉扣机头,所述的钉扣区域对应前述上钉扣机头和下钉扣机头分别设置有一第 二驱动源。一次性完成对床芯层上下两端面的钉扣。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驱动源为第二电机,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
主动皮带轮,能转动地设于前述的钉扣区域,并与前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丹敏,未经宋丹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0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