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鹰嘴豆的繁殖方法及鹰嘴豆地生物防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0044.4 | 申请日: | 2011-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燕;杨贵云;杨树仁;李玉梅;吴日林;杨树云;王兰兰;杨守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树仁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012117 内蒙古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鹰嘴豆 繁殖 方法 生物防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鹰嘴豆种植方法,还涉及鹰嘴豆地生物防治方法,特别是涉及鹰嘴豆在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大同和张家口一线的种植方法和鹰嘴豆地生物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鹰嘴豆又称桃豆,鸡头豆,其富含人体易吸收的18种氨基酸及钙、钾、锌等多种营养物质,其生物蛋白消化率优于其他豆类,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但鹰嘴豆目前主要种植在我国新疆、兰州等地,而在我国大同和张家口一线以北呼和浩特以南400毫米的等降水量线无法种植成功,大大地影响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鹰嘴豆种植成功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鹰嘴豆的繁殖方法,包含以下过程:在谷雨节温汤浸种,再把种子移动到冰柜内冷藏,然后取出播种。
其中,所述的播种具体为:谷雨节,把鹰嘴豆浸没在30-40℃温水中40分钟,捞出放入垫有麦秆的瓦盆里,把瓦盆放在20-25℃的热炕上8小时,每2小时翻动种子一次,使受热均匀,然后把瓦盆移到零下1℃-零下3℃的冰柜内5小时,取出播种。
其中,在鹰嘴豆地周围种植3行青稞或草麦。
其中,在青稞或草麦的最外层种植蓖麻、飞燕草、狼毒、席麻、洋金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鹰嘴豆地生物防治方法,在鹰嘴豆地周围种植3行青稞或草麦,在青稞或草麦的最外层种植蓖麻、飞燕草、狼毒、席麻、洋金花。
特别是,在青稞或草麦的最外层种植每隔约3米种植“狼毒”,每隔约3米种植“飞燕草”,每隔约3米种植“蓖麻”,每隔约3米种植“席麻”,每隔约3米种植“洋金花”,如此循环绕一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鹰嘴豆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过程:
播种:谷雨节,把鹰嘴豆浸没在30-40℃温水中40分钟,捞出放入垫有麦秆的瓦盆里,把瓦盆放在20-25℃的热炕上8小时,每2小时翻动种子一次,使受热均匀,然后把瓦盆移到零下1℃-零下3℃的冰柜内5小时,取出播种;还可以根据五运六气,结合当地气候特点,适时播种;当种子萌动或突破种皮时春行冬令,即寒乃始,流水乃冰,蛰虫伏藏,其他过程可以按照黄豆的管理过程进行种植和管理。
在鹰嘴豆地周围种植了3行青稞或者草麦,用以阻挡鹰嘴豆香甜气味的扩散;在青稞或草麦的最外层种植蓖麻、飞燕草、狼毒、席麻、洋金花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3行青稞或者草麦的最外层每隔约3米种植“狼毒”,每隔约3米种植“飞燕草”,每隔约3米种植“蓖麻”,每隔约3米种植“席麻”,每隔约3米种植“洋金花”,如此循环绕一周。
还需注意的是严禁水肥栽培,遇到汛期注意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树仁,未经杨树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0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