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炔氢氯化反应制备氯乙烯用负载型无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7697.7 | 申请日: | 201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德;马磊;王丰;朱沛叶;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44 | 分类号: | B01J23/44;B01J37/34;B01J37/02;C07C21/06;C07C1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46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炔 氯化 反应 制备 氯乙烯 负载 型无汞 催化剂 及其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制备技术及应用领域。
(二)背景技术
氯乙烯(VCM)主要用于合成聚氯乙烯树脂(PVC)。聚氯乙烯树脂是世界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在我国,由于经济的持续高涨、树脂合成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PVC的市场需求强劲,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VC生产和消费国。
目前氯乙烯单体的工业生产主要有三种方法:乙炔法、乙烯法和乙烷法。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氯乙烯单体的生产工艺均采用源于石油化工路线的乙烯法,而我国由于石油资源短缺,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以煤为原料发展化工产业在资源上有可靠保证。因此,源于煤化工路线的乙炔法在氯乙烯单体的生产中长期占居主导地位。在我国,大约70%氯乙烯是由乙炔法生产,即由煤开始,经电石到乙炔,再经过氢氯化反应最终得到氯乙烯。然而,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所采用的是HgCl2/活性炭催化剂,由于氯化汞对人类和环境的毒害较大,国内长期在对氯化汞的改良和替代品的寻找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至今仍没有重大的突破。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环保型的非汞催化剂来取代传统的氯化汞催化剂。
国内外曾报道了贵金属和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的研究结果,相比而言,贵金属催化剂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性能。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044560.1公开了一种以活性炭为载体,以贵金属氯化物(氯化钯、氯化铂、氯化金或氯化锗中任一种)和贱金属氯化物(氯化亚铜、氯化铈和氯化铋中至少一种)为活性组分的非汞催化剂。目前在公开文献中尚未见到以预处理活性炭载体的方式来改善催化剂性能的报导。预处理可以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合适的功能性离子或基团,从而制备高分散的活性炭负载型钯催化剂,改善催化剂性能。因此,研究炭载体的预处理方法以及选择合适的浸渍方式来改进负载型钯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对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工业用的氯化汞催化剂对环境的危害,提供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制备氯乙烯用负载型无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用相应的试剂对活性炭载体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试剂为相应浓度的盐酸、硝酸、磷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有机酸。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采取超声-浸渍或旋转蒸发浸渍法制备。
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技术方案如下:
1.活性炭载体的预处理
方法一:取预处理试剂:盐酸、硝酸、磷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有机酸试剂,配置成相应浓度的预处理溶液,其质量分数浓度约为5%-50%,将其缓慢加入到装有干燥好的活性炭载体的圆底烧瓶中,在50~100℃水浴中加热磁力搅拌、浸渍、冷却回流3~8h,后经过滤、洗涤至弱酸性,105℃下烘干3~10h。
方法二:将活性炭浸泡在相应浓度的预处理试剂中,超声处理约1~6h,过滤,蒸馏水洗至至弱酸性105℃下烘干3~10h。
2.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用超声-浸渍或旋转蒸发浸渍制备。
具体过程是:将一定量的氯化钯用蒸馏水润湿后溶解到适量的的浓盐酸中,配成一定浓度的H2PdCl4浸渍液。取上述10~100mL的溶液浸渍到1~50g的活性炭上,用超声或旋转蒸发浸渍2~8h。所得浸渍物经110~120℃干燥3~10h。
催化剂活性评价实验在内径为1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石英玻璃材质)进行的。反应气比例为V(HCl)∶V(C2H2)=1.15,空速120h-1,反应温度160℃,反应后的尾气经碱液处理后用气相色谱取样分析其组成,计算乙炔转化率和氯乙烯选择性。所制催化剂的乙炔转化率大于96%,氯乙烯的选择性98%以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炭载体预处理装置简单,催化剂环境效益好,催化剂组成简单,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活性组分负载量小,催化性能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未经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76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